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湛江市徐闻县人民政府徐城街道办事处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825007119266J/2024-00008 分类:
发布机构: 湛江市徐闻县人民政府徐城街道办事处 成文日期: 2023-12-08
名称: 关于印发《徐城街道“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城镇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文号: 徐工委〔2023〕83号 发布日期: 2024-02-09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关于印发《徐城街道“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城镇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4-02-09  浏览次数:-

各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及街道各部门:

  为充分落实我街道美丽城镇建设工作,现将《徐城街道“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城镇建设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中共徐闻县徐城街道工作委员会

徐闻县徐城街道办事处

   2023年12月8日    

徐城街道“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城镇建设工作方案

  为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扎实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实施“百千万工程”决策部署,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改善城镇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加快美丽徐城建设,根据徐城实际情况,现制定徐城街道“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城镇建设工作方案。

  一、主要目标

  以全街道各村(社区)为主要对象,以建成区为重点,兼顾辖区全域,推进美丽徐城建设。一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业兴民富;二是推进设施数质齐升,实现利民便民;三是推进服务层次多元,实现供需匹配;四是推进品质特色融合,实现人文合一;五是推进治理常态有效,实现善治为民。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业兴民富

  1.整治提升“低散乱”。加强个体式、家庭作坊式等“低散乱”管理,合理运用制度倒逼市场发生改变,引导辖区企业或作坊区域产业集聚化、生产清洁化、管理规范化。

  2.提升产业发展平台。统筹城乡产业布局,推进区域产业集聚。要进一步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继续打造西门村农业高质量发展基地。将北门村作为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村,瞄准商、住、吃的需求,投资建设北门村物业大厦、农贸市场、仓储物流。统筹农产品产地、集散地、销地批发市场建设。“线上+线下”进一步做大农产品交易市场,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快引进快递物流园县级总仓项目。实现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的有序集散和高效配送。

  3.培育发展新型产业。强化产镇融合,因地制宜培育多元融合主体。组织各村开展“联村共建”,借助北门市场、农产品交易市场等平台,帮助农民从事农产品购销、物流、餐饮、零售等行业,走出创业就业新路子。发展电商经济,进一步完善徐城街道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建设,在徐闻县青年互联网创业园培训电商人才,支持电商产业园的小微企业和返乡大学生的创业就业。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提高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开展“暖企”行动。由班子成员挂点服务重点企业,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做好精准服务,全力当好企业发展的“服务员”,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

  (二)推进设施数质齐升,实现利民便民

  主要结合徐城街道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街道区及下辖自然村的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

  1.深化环境综合整治。购置多功能扫路车、环卫保洁电三摩、垃圾分类垃圾桶等配套设施,深入推进全域环境综合整治,巩固提升环境整治成果。

  2.深入推进美丽圩镇、美丽乡村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建成“七个一”(镇区入口、房屋外立面、绿美小公园、美丽河道、美丽主街、美丽圩镇客厅、农贸市场)美丽圩镇示范带;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建成乡村振兴示范带;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加强大水桥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治理,完善大水桥河万里碧道建设,升级提升贵生公园、人民公园2个绿美公园,并深入做好徐城辖区25棵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

  3.加快构建县城道路交通网络。扎实推进省道S376线徐闻县城段改建工程、国道G207线徐闻头铺至庆东路口段路面改造工程等项目。针对街道道路、人行道、背街小巷进行提升改造,同时加强下辖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底化建设,

  4.优化城镇内部交通。合理布局公共停车设施,划分小轿车、摩托车、电动车停车位,增加停车泊位供给。完善近距离慢行交通网,合理设置公交线路与公交站点,建设智能交通系统,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

  5.完善市政设施网络。加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推进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等综合管线建设。升级改造街道供水管道,全面提升供水水质,保障供水安全。因地制宜做好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扎实推进徐闻县城区排污改造工程、城区综合治理工程等项目。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加强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置系统建设。推进城镇公厕、农村公厕高标准建设管理。加强消防、防洪排涝与应急避灾设施建设,提升综合防灾能力。

  (三)推进服务层次多元,实现供需匹配

  1.提升住房建设水平。开展城中村、自然村改造。加快构建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租购双渠道解决住房问题的供应模式。加强农房设计和建设管理,推广应用环保节能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提高农房建设质量。

  2.优化商贸服务功能。积极推进放心餐饮、放心商店等服务载体建设。培育和引进便利店或连锁超市,因地制宜将徐城辖区内市场建设具备复合功能的综合市场、商贸综合体。加大星级农贸市场和放心农贸市场建设力度,实现建成星级农贸市场全覆盖,提升发展专业市场。

  3.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推进我街道医共体建设,以强化急救、全科、儿科、康复和中医药服务等为重点,推进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实现基本医疗服务能力达标升级。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低收入农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全覆盖。

  4.促进教育优质发展。全面推进街道内各学校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促进教育均等化。实施初中全面提升行动,持续实施中小学新改扩建工程。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构建城乡全覆盖、质量有保证的村(社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高办园质量和水平。大力发展城乡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倡导终身学习新风尚。

  5.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加快建设街道养老服务设施,大力发展智慧养老服务,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能力,鼓励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推进医养结合、康养服务,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面向城市的旅居养老服务。

  (四)推进品质特色融合,实现人文合一

  1.彰显地域人文特色。深入挖掘文化浓厚底蕴,大力弘扬地方特色文化精神。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推进全域旅游开发展示人文内涵。组织创作有影响力的“徐城故事”,全方位展示独具魅力的徐城新形象。

  2.加强景观风貌管控。保护城镇空间格局、传统风貌,维护和保持城镇特色风貌格局。注重整体风貌设计,建设一批富含时代气息兼具地域特色的建筑精品,塑造具有传统风韵、人文风采、时代风尚的特色风貌。

  3.推进城镇有机更新。实施城镇有机更新行动,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善停车场、电梯等配套设施,积极发展社区养老、托幼、医疗、助餐、保洁等现代生活服务业。引导建设功能复合、便民惠民的邻里中心,加快构建舒适便捷、全域覆盖、层级叠加的街道村(社区)生活圈体系,推动各村(社区)15分钟便民生活圈服务质量提档升级。

  (五)推进治理常态有效,实现善治为民

  1.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以环境卫生、城镇秩序、街容街貌管控为重点,实现环卫保洁全覆盖、街(路)长制全覆盖、网格长制全覆盖、“两站两员”全覆盖、“线乱拉”管控全覆盖。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落实经费来源和人员保障,保障各类设施正常运维。

  2.全面提升公民素养。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建立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志愿服务组织和项目,开展理论宣讲进万家、核心价值普及、优秀文化滋养、移风易俗、邻里守望帮扶等五大行动。积极开展公益志愿服务活动、道德典型评选活动,推进文明街道建设,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

  3.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辖区全程代办服务全覆盖。深化基层综治工作平台、市场监督平台、综合执法平台、便民服务平台“四个平台”建设,加快构建数字治理平台,加快全科网格建设,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城乡社区治理,以党建为引领推动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发展,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街道美丽城镇建设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和协调推进美丽城镇建设工作,研究解决全街道美丽城镇建设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专员组建专班,实行实体化运作,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事务工作,及时传达领导小组决议,并协调督促各社区和成员单位抓好贯彻落实。

  (二)加强技术支撑。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在整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整个国土空间规划中谋划定位美丽城镇,使美丽城镇建设发展保持正确轨道。要注重因地制宜、特色引领,因地施策、分类建设,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三)加强要素保障。要聚焦“人、地、钱”等问题,认真进行调查研究,摸清现状、掌握需求,加大政策挖潜、整合、创新力度,实现政策重点聚焦、资源重点倾斜、要素重点保障。要积极探索土地收益分配、土地复垦奖励机制,确保美丽城镇项目建设用地。要研究制定资金扶持政策,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创新金融服务,广开社会资本参与渠道,积极鼓励企业、产业基金等参与美丽城镇项目建设运营,构建多元可持续的投入保障机制。

  (四)加强督查指导。将美丽城镇建设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以工作进展、项目推进和投资完成为重点,构建导向清晰、系统科学的目标责任考核机制,确保工作落地见效。加强部门指导服务工作联系机制,帮助解决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强化宣传引导,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和参与美丽城镇建设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