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丝绵的加工工艺

陈芳艳

(华南农业大学 省农村科技特派员)


  蚕丝绵可分为手工丝绵和机制丝绵。手工丝绵是采用传统加工工艺制成的兜状丝绵,丝绵呈网状,质量好,但由于生产效率较低,不可能大规模生产,单价偏高。机制丝绵生产效率高,但丝筋、绵点、绵块略多些。 

  一、机制桑蚕丝绵生产技术

  机制丝绵生产工艺流程包括除杂、开绵、精练、漂洗等工艺。精练是丝绵生产工艺流程中最重要的工序。

1.png

图1-机制丝绵工艺流程

  生产蚕丝绵对蚕茧的要求不象缫丝要求这么严格。除了用于生产丝绸的生丝的上车茧外,不能用来缫丝的下茧,缫丝生产过程产生的汤茧、蛹衬,以及蚕种场制种后的削口茧等,均可作为蚕丝绵生产的原料。原料的好坏决定了蚕丝绵的品质,好的原料才可以生产出一等品以上的蚕丝绵。

  蚕茧时面会混入一些杂质,在加工前,要去除原料茧中混入的杂质,称为除杂。

  在蚕丝的外面包裹着一层丝胶,要把一部分丝胶去除以后,才能把丝拉出来,然后去除里面的蚕蛹。把蚕丝纤维与蚕蛹分离出来,这个过程叫做轧制,也叫打绵。丝胶溶解在高温碱水中,所以打绵前,首先将蚕茧放在高温碱水中约浸泡一段时间,使丝胶适当软化;然后将原料茧放入丝绵机(图1)中,用碱液喷淋茧壳,使丝胶逐步溶化,通过滚筒的转动,将蚕茧的丝纤维附着到顺时针转动的滚筒表面,随着滚筒的高速运转,蚕茧的丝纤维连续不断地卷绕在滚筒表面,由于蚕茧受到不断的搅动,形成了交叉的网络状丝绵片,到一定厚度后,将丝绵片割下。而剥离蚕丝纤维的蚕蛹则通过机下槽口流出。

2.png

图2-打绵机


  将从滚动上切割取下的丝绵片入在水中堆放一段时间,使丝胶再次膨化,然后用高压水枪将残留在绵片上的碱液冲洗干净。

  绵片上还残留有大部分的丝胶,此外还有油脂、杂质等。丝胶有粘性和吸水性,这部分丝胶会影响到蚕丝被的加工和使用。精练的目的就是去除蚕丝纤维上的丝胶,油脂、杂质和炼白。它是丝绵生产工艺流程中的关键工序。脱胶过少,则残胶率超标,会影响丝绵光泽,此外,由于丝胶有很强的吸湿性,丝胶在吸、放湿过程中还会产生蛋白质变性,导致丝绵的板结、异味等问题;脱胶过度会损伤丝素,造成丝绵强力下降、泛黄,出绵率降低,而且要耗用更多的水、蒸汽和助剂。将丝绵片放入配制好的脱胶液脱胶(图3),脱胶液含有泡花碱、过氧化氢、食用碱以及亮光剂、柔软剂等,沸水煮一个小时后能将丝胶脱除干净。

3.png

图3-精炼


  脱除丝胶后的丝绵表面含有大量丝胶,pH值也不符合要求,脱胶后进行漂洗的目的是洗除表面残留的丝胶和杂质,使丝绵的酸碱度符合要求。通常是取出精练后的丝绵片,移到离心机(图4)内脱水,然后再移入漂洗机(图5)中,用自来水反复漂洗干净。然后浸泡在调酸水中,再用常温水反复漂洗。漂洗后再离心去除水分。

                                                     4.png                       5.png

                                                                      图4-离心机                                                            图5-漂洗机


  经过离心除水后的丝绵含水率高,干燥的目的就是要去除水分,使丝绵达到回潮率的要求。丝绵回潮率过高,容易产生霉变,产生异味,弹性回复性也会下降,进而影响蚕丝被的压缩率和回复率指标;回潮率过低,丝绵会有静电现象,手感也会较差。将漂洗干净丝绵片,经离心机脱水后,在烘房烘干或直接在室外阳光晒干。

  将干燥的丝绵片整理包装,即成机制丝绵成品。

  以上是机制丝绵的加工过程。


  二、手工桑蚕丝绵生产技术

  手工丝绵生产工艺流程(图6)包括除杂、去污、煮茧、剥蛹拉片、套弓、漂洗等工艺。

6.png

图6-手工丝绵生产的工艺流程

  原料茧:为了保证生产出高等级蚕丝绵,手工丝绵以双宫茧和品质较好的上车茧为生产原料。将原料茧去除杂质后称重,取蚕茧1公斤,装入袋中,然后扎紧袋口。

  浸渍去污:目的是去除蛾尿污染及其他杂物等。将袋装茧浸入水中8~10个小时,期间换水翻动1~2次,浸完后用清水冲洗去污。接着将浸泡的茧挤干。

  碱水煮茧:目的是脱胶。将蚕茧浸入纯碱水或苏打水中(碱浓度约0.5%~1.0%,加碱量视茧的质量或原料而异)中煮沸20~40分钟,边煮边搅拌翻动茧袋,煮沸时间根据蚕茧种类或茧层厚薄而定,一般可以观察茧层的发松情况,如内外层均已发松即为煮熟。捞出茧袋,将煮熟茧用水反复冲洗干净,然后放入清水中待拉。为保证丝绵洁白,煮茧水应经常更换。

  剥蛹去杂、拉片:把煮好漂洗干净的茧子等放在45℃的温水中才能拉片。先用手将茧内的蚕蛹轻轻挤捏到一端,撕开茧层成四角形或圆筒形,接着翻转,将茧内的污物、蛹、蛹衬、蜕皮等杂物翻干净。然后用两手的拇指伸入茧口在水中缓缓用力把茧张开,迅速朝小竹弓顶部一套,并稍用力均匀地拉至竹弓的底板,从头到底全部套在小弓上,即形成一层茧绵厚薄匀称的丝绵。

  叠片、套弓:在水中安装一大一小的竹弓,将一个小弓套15~20茧层后,取下小弓上的袋装丝绵绞干,再浸泡到清净的温水中,使其充分松散。然后套到大弓上,每3~4个小弓丝绵套成一个大竹弓丝绵。套大弓需较强的劳力,且要用力均匀,也可两人共同用力,均匀地用空心拳头在小丝绵袋中推拉,套在大弓上。最后取下湿的丝绵片块,挤干后装入布袋。

  漂洗:将袋装丝绵片块放入离心机内脱水,然后再移到漂洗桶内,用自来水反复漂洗。 

  干燥:将丝绵片块取出后,在烘房烘干或直接在室外阳光晒干

  成品:将干燥的丝绵片块整理包装,即成手工丝绵成品。


  三、功能性蚕丝绵生产技术

  对传统蚕丝绵进行功能化改性,提高丝绵产品的功能性,增加丝绵产品的附加值,是目前丝绵的研究热点。盛家镛等对丝绵被进行抗菌防臭、负离子远红外、芳香、吸湿透气性后整理加工,开发出了多功能保健蚕丝被。

  ①抗菌蚕丝绵生产工艺流程:丝绵→抗菌整理剂浸渍→脱水→60~80℃烘干→手工扯松丝绵加工整理成蚕丝被。对蚕丝绵进行卫生整理后,使之具有抗菌、防臭的功能,同时具有较好的耐洗涤性,满足国内外严格的抗菌标准。

  ②负离子远红外保健蚕丝绵生产工艺流程:丝绵→负离子远红外整理剂浸渍→脱水→70~80℃烘干→柔软剂后整理→手工扯松丝绵加工整理成蚕丝被。对丝绵进行保健整理后,不仅使卧室内产生充沛的负离子,同时可增加机体内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抗病能力,有较佳的增温保健理疗效果。

  ③芳香蚕丝绵生产工艺流程:丝绵→微胶囊香精浸渍→低温胶粘剂固着→柔软整理→脱水→60~70℃烘干→手工扯松丝绵加工整理成蚕丝被。进行芳香整理后,蚕丝被具有耐久释放芳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