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楚
(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
夏季养蚕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掌握一定的关键技术措施。其中,消毒防病是夏季养蚕的关键技术措施,包括养蚕卫生和环境整治等。
1. 选择适宜的蚕种: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对蚕的生长不利。因此,应选择适应高温、高湿环境的蚕种,现行抗高温品种如“两广二号”“箐松×皓月”等。
2. 控制饲养环境:夏季气温高,应尽量降低蚕室的温度,保持适宜的湿度。可以通过遮阳、通风、喷水等方式来调节蚕室的温度和湿度。同时,要保持蚕室的清洁卫生,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骏马村高产户李文勇房顶降温设施)
3. 合理饲养:夏季温度高,蚕发育快,同时,蚕食量大,应保证充足的桑叶供应。桑叶要当天采摘,避免使用过夜桑叶。采回的桑叶条桑不宜堆积,高温时需要喷洁净自来水保鲜,散放。雨天采的桑叶,同样不宜堆积,要用风扇适当吹干,不宜喂水叶。
4. 加强病害预防:夏季是家蚕脓病高发期,要加强对蚕病的监测和预防。蚕房要及时消毒,批次之间有蚕房消毒的时间间隔。蚕房不够的农户,禁止批次叠养。
5. 适时收茧:夏季蚕生长速度快,收茧时间相对较短。簇室要求通风透气,不宜高温焖焗。有条件的农户也可以使用房顶喷水降温。
6. 科学规划养殖规模。夏季养蚕风险较大,要根据自身条件和蚕茧价格走向,合理安排养殖规模,避免脓病爆发导致损失。
7. 加强村民间的合作与交流:养蚕户之间要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夏季养蚕的风险和挑战。同村农户之间最好协商购买蚕种的日期,使之大致相近,避免蚕室清洗、消毒,造成病原物横流,彻底消灭病原物。
总之,夏季养蚕需要蚕农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才能保证蚕的正常生长和提质增效。养蚕户要根据自身条件和蚕茧价格,合理安排养蚕计划,加强技术交流和养蚕管理水平,提高养蚕效益。同时,养蚕专业自然村村委会可组织养蚕户更多的交流和协作,共同推动夏季养蚕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