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芳艳 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
蚕丝被是指以天然蚕丝的丝绵(蚕丝绵)为主要填充原料,加工而成的被子。蚕丝绵是以蚕茧、茧壳或缫丝加工的蛹衬为原料经选茧、煮茧、拉丝等工艺加工而成的网状、絮状产品,具有轻柔、舒适、保暖性好的特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1、蚕丝绵原料
天然蚕丝按照蚕品种分可分为桑蚕丝和野蚕丝(柞蚕丝、木薯蚕丝等),因此,蚕丝绵可分为桑蚕丝绵和野蚕丝绵。由于桑蚕茧和野蚕茧的种群和生长环境不同,这两类蚕丝绵在结构和性能上有明显的差异。桑蚕丝横截面形态为三角形或多边形,纵面形态有光泽且纤维直径及形态有差异(图1A);柞蚕丝横截面为细长三角形,纵向呈扁平带状且有微细条纹(图1B);木薯蚕丝微观形态与柞蚕丝相似(图1C)。柞蚕丝绵的吸湿性、耐酸碱性等优于桑蚕丝绵,但其手感和光泽、白度、舒适度不如桑蚕丝绵。在价格上桑蚕丝绵有优势。广东省各蚕区饲养桑蚕,生产桑蚕茧。
图1 蚕丝横截面和纵面形态(杨莹莹等,2017)
注:A1、B1、C1分别为桑蚕丝、柞蚕丝、木薯蚕丝的横截面形态图;A2、B2、C2分别为桑蚕丝、柞蚕丝、木薯蚕丝的纵面形态图
桑蚕茧按照品种、生产季节及品季等不同,种类也很多。按蚕种来源,分杂交种茧、雄蚕种茧、特殊用途茧(彩色蚕茧、特殊规格蚕茧、适合剥制丝绵用蚕茧);按生产季节,分为春茧和夏秋茧,春茧茧形较大、上车茧率高、茧层厚、茧丝长长、丝量多,夏秋茧茧形较小、茧层较薄、茧丝长短。按茧质的差异,分为上车茧和下茧两类。不管什么品种,哪个季节生产的蚕茧,只有符合上车茧的标准才可以用于制丝生产。相比于生丝生产对原料有较高的要求而言,蚕丝绵生产对原料要求较低。加工蚕丝绵的原料可以是上车茧,也可以是不能用于制丝生产的下茧、双宫茧、削口茧以及制丝生产的蛹衬副产品等。虽然加工蚕丝绵对原料要求不高,但原料品质却是影响蚕丝绵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原料加工的丝绵,品质有差别。
2、蚕丝绵质量
上车茧是指剔除下茧后,可以用于缫制正品生丝的蚕茧,由上车茧制成的蚕丝被含杂率低,手感柔软细腻,吸湿性强、保暖性好。
下茧是指有严重疵点、不能缫丝或很难缫正品生丝的蚕茧,包括重柴印茧、重黄斑茧、畸形茧、死笼茧、薄皮茧、霉茧、烂茧、绵茧等。采用下茧生产的丝绵要经过漂白工序的处理,才能达到丝绵被白度的要求,因此蚕丝绵中易残留有化学药品,光泽度差,眼观粗糙,有筋条,手感差,容易扯断,使用时间长易板结,品质较低。
双宫茧是指茧内有两粒或两粒以上蚕蛹的蚕茧。是缫丝生产的下茧,却是生产丝绵的优质原料茧,由于双宫茧特殊的形态,丝缕间纵横交叉多,丝条刚度大,因而制成的丝绵弹性好,蓬松性好,保暖性强,使用过程不易出现板结的情况。
削口茧是蚕种生产过程中为获得蚕蛹,蚕茧被削开后的蚕茧。由于茧丝被人为切断,因此制作出的蚕丝绵长短不一,长的有几米,短的只有几厘米。丝线不很清晰,蛹皮类杂质较多,绵块较多,容易板结,使用舒适度一般。削口茧丝绵的加工工艺更简单,价格也低廉。
缫丝加工副产品主要包括长吐和蛹衬。蛹衬是指蚕茧在缫丝厂缫丝后剩下的内层薄皮,蛹衬丝缕细,强度差,因此加工出的蚕丝绵易扯断,弹性低。同时由于蛹衬薄,弹性差,匀整度低,在丝绵机上不易拉扯,筋条多,手感差,使用半年以上容易板结。但蛹衬丝绵的成本较低。
由双宫茧、上车茧加工的丝绵质量上乘,生产出的蚕丝被弹性回复率高,膨松性、保暖性、耐用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