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产业中的桑枝,华丽转身变废为宝

李文楚 省农村科技特派员


  蚕桑产业的发展,长期以来都是以售茧为第一产业链的终端,农户在采茧、装筐后卖给收购商,获取经济收入。下桥镇蚕区养蚕农户的这种基本操作,全年如此周而复始,因此走上致富之路。接着的农活,就是清理养蚕室,将蚕室泛着少许霉味的桑枝自行清走,或雇人完成清理蚕室的工作。几乎没有人继续关心桑枝的去向:直接回田、堆沤在桑地田埂、柴火。现代农村生活也基本没有使用桑枝做柴火煮饭炒菜,大部分是回田到桑地作为有机肥,循环利用,其本身也是循环经济的一种模式,但基于其含有大量养蚕期间滋生的病原菌等,专家并不建议直接回田,以避免病原物的循环。

  桑树全身都是宝,大家不知道的是,条桑育用过的桑枝,仍然宝气十足。

  桑枝的循环利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将废弃的桑枝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越来越多的蚕区开始关注废弃物的再利用问题。其中,桑枝作为一种具有丰富营养价值和广泛应用前景的生物质材料,正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1. 桑枝的特点。桑树是我国传统的经济林木之一,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每年春季,桑树会长出茂密的新枝,这些枝条在夏季用于养蚕生产。随着养蚕业的发展,大量的桑枝被剪除并丢弃,成为废弃物。然而,这些看似无用的桑枝实际上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纤维素、木质素、蛋白质等,因为桑树药食同源的特质,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2. 桑枝的循环利用方法。目前,国内近几年已有许多研究团队和企业致力于桑枝的高效利用,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实用价值的技术和产品。

  典型的循环经济发展思路非常丰富多彩:

  (1) 食用菌栽培:桑枝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是食用菌生长的重要基质。通过粉碎、发酵等处理方式,将桑枝转化为食用菌棒,为灵芝、香菇、黑木耳、大球盖菇、金针菇、秀珍菇等食用菌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这种方法既能提高桑枝的利用率,又能增加农民的收入。

  (2) 中药、生物医药原材料:《本草纲目》记载“煎药用桑者,取其能利关节,除风寒湿痹诸痛也。”多部传统医典都有记载,如《本草经疏》“主遍体风痒干燥,火气脚气风气,四肢拘挛,上气眼晕,肺气咳嗽,消食,利小便。”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桑枝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等生物活性,可以作为药物研发的原料。桑枝含有多糖、桑皮苷A、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和山奈酚等多种功能性成分,以及黄酮类生物碱等,均可通过对桑枝进行提取、分离等技术手段,可以获得具有药用价值的活性成分。

  (3) 生物质能源:桑枝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可以作为生物质能源的重要原料。通过热解、气化等技术,将桑枝转化为生物炭、生物气等清洁能源,为农村地区提供清洁、可再生的能源。

  (4) 有机肥料:桑枝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和微量元素,可以作为优质的有机肥料。通过对桑枝进行堆肥、发酵等处理,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为农业生产提供养分。

  (5) 环保材料:桑枝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可以作为环保材料的原料。通过纺丝、成型等工艺,将桑枝转化为纤维板、木塑复合材料等环保建材,为建筑行业提供绿色、低碳的材料选择。

  蚕桑产业的发展产品多样性,启示我们可充分利用桑枝的循环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我们可以将废弃的桑枝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人类的美好生活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