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园的冬期管理

  李文楚 刘伟强 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


  1. 桑园冬耕

  桑园为什么要冬耕?冬耕和冬期管理对蚕桑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冬耕是改善桑树根系的生长环境, 促进桑树生长的重要环节;

  (2)冬耕减少断根的生理挫伤;

  (3)冬耕可切断部分根系, 促进再生新根, 提高营养吸收能力;

  (4)冬耕利于土壤充分晒白风化, 使土壤疏松, 增加土壤孔隙, 改善土壤空气和水分状况, 增强桑树根系的呼吸作用;

  (5)促进土壤里有益微生物的活动和繁殖, 加速有机肥料分解和释放, 提高土壤肥力, 增加桑树养分的供给, 还可把地面杂草翻埋作肥料;

  (6)消灭潜伏在土壤、枯枝中越冬的虫害和病菌;

  (7)切断土壤毛细管, 减少水分的蒸发, 增强保水抗旱能力。

  2. 蚕桑行业“一年之计在于冬”

  时间点:冬至前后10天。

  掌握在元旦前完成剪枝、清园、松土晒白、施冬肥的桑园冬期管理任务。

  2.1 剪枝形式选择

  合理的整枝收获型式, 有效控制植株高度, 使养分相对集中, 多萌发枝条, 促进新梢旺盛生长, 增加单位面积的有效枝条数, 使树型扩展, 增大树冠, 形成空中密植, 充分利用空间和光能, 形成多枝多叶以获得桑叶增产。

  通过剪枝型式的合理搭配, 提高春、秋期产量。

  桑树的剪枝型式, 各地要从气候特点、桑树品种、长势、病虫害情况、土壤肥力条件、管理水平、劳力安排、蚕房蚕具等实际情况出发, 因地制宜, 选定留枝型式, 亦可逐年更换, 更新树势。

  ❶ 冬根刈, 春打顶, 造造采枝桑。

  在丘陵坡地、旱田蚕区普遍采用。在“冬至” 前后, 靠近地面留2~3个芽后将桑树上部剪去。于来年桑树长至80~90厘米时打顶, 头造采叶除弱枝, 以后造造采伐枝桑。这种型式在春季控制主枝的高度, 利于水分和养分的输送, 促进侧芽萌发, 是一种增产性较高的剪枝收获型式。

  ❷ 冬中刈, 春剪枝, 造造采枝桑。

  在“ 冬至” 前后, 在离地面40厘米处剪枝。头造采叶时, 摘除弱枝, 每条主枝留壮枝2~3 条, 采叶前5~7天打顶, 于4月中旬, 剪留壮枝40~50厘米, 以后造造驳枝上, 采枝桑。这种剪枝型式, 会使桑树冬芽多, 发芽早, 发条多, 形成“空中密植” , 增大了同化面积, 提高空间和光能的利用率, 减少春期害虫的为害, 减少下部泥叶, 改善叶质, 是河滩地、水田桑高产的剪枝收获型式。

  ❸ 冬大树尾, 全年采枝桑。

  选择当年没有“降枝” 、枝条健壮、生势好、芽饱满、病虫害少、肥水条件好的水田桑进行的。“冬至” 前后在离地面80厘米左右处剪枝。它是利用广东桑树再生机能旺盛的特点, 使枝条上的条芽萌发较多的新梢叶, 以后通过逐造剪留新枝, 驳枝上, 或采完第三造桑后, 改为夏根刈或夏中刈(离地40厘米), 是一种高产优质的整枝收获型式。

  ❹冬根刈, 春降枝, 全年采枝桑。

  “冬至” 前后贴地剪枝, 于来年桑树的春梢长至30~35厘米时, 间除弱枝,留壮枝, 4月上旬桑树长至100厘米左右, 剪离地面60厘米, 下部叶片不采, 以后造造采用驳枝桑的采摘方法。这种型式可及时消除弱枝, 提高养份有效转化比例。同时, 头造只采上部叶留下部叶片, 起到养树的作用, 壮枝发芽早, 生势旺, 亩有效枝条多, 产桑量高, 采摘省工, 适于规模化经营的专业大蚕户采用。

  3. 搞好清园工作, 消灭越冬病虫害

  要求把桑园枯枝落叶和田间杂草清除干净。把病虫害越冬场所清除, 减少次年病虫为害。对于田间局部的青枯病株应及时拔除, 用5%石灰水和1%福尔马林两次灌注, 进行土壤消毒, 防止病害进一步传播蔓延。

  4. 犁冬晒白

  “冬耕晒得通, 胜过用麸壅” 。桑园经长年采伐, 人为踏踩, 上层板结, 通透性差, 影响桑树生长。为了保护贮藏养分的粗根,冬耕松土的深度要适宜, 一般近桑头的深度为6~9厘米, 远离桑头的为15~21厘米。耕翻的土块不宜即行打碎, 以增加风化面积, 使土壤充分晒白。

  5.重施冬肥

  肥料(特别是有机质肥)是桑树优质高产的物质基础。施好冬肥, 桑园管理就能起到“ 事半功倍” 的效果。桑园耕翻充分晒白后开沟施肥。有条件的蚕户可施入经堆沤积制的土杂肥、人畜粪尿、蚕沙,3000~4000公斤/亩、混合磷肥50公斤/亩,亦可施入桑园专用生物肥公斤/亩, 为实现翌年蚕茧增产增收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