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芳艳 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
一、提高桑叶质量
桑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蚕茧生产的质量,桑叶质量好,饲养的蚕茧茧形大、茧层厚、茧丝长;反之,各项指标就较低。因此,提高桑叶质量很重要。
1. 加强桑园肥培管理:要根据桑品种特性,加强肥培管理,注意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提高有机肥的施入量;注意 N、P、K 及微量元素结合;适当间作绿肥。
2. 做好桑园病虫害防治,并结合人工防治、农业防治开展综合性防治。消灭桑园害虫,防止交叉感染。
3. 细心做好桑园管护:要做好冬季修理、春季剪梢、夏季疏芽等桑树护理工作,落实好冬翻夏耕、清除桑园杂草、搞好田间水系等桑园管理工作。
二、合理催青保护
小蚕共育室催青期要求严格按照标准温度、湿度保护,注意催青后的通风换气,避免接触过高温度。夏秋期应在早晚气温较低时运送蚕种,避免日中高温种;运输途中,要严防蚕种堆积发热,日光直射,风吹雨淋或接触有害气体和农药。
三、加强饲养管理
要精细管理,给蚕儿创造适宜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注重新技术的应用,使蚕儿发挥多丝量品种性状,促进蚕茧质量的提高。
1、精细管理育好小蚕
为发挥多丝量品种优良性状,应保持高温多湿环境,尽量缩短小蚕期。提倡使用小蚕自动温湿度控制器来调节小蚕饲育环境,能有效控制温湿度在规定值范围内,小蚕生长快、发育齐。小蚕用叶量要充足,一定要保证在下次给桑叶前还略有剩余。
2、疏放畅养、养好大蚕
蚁蚕到4龄蚕食下桑叶主要是生长蚕体,5龄以后食下的桑叶主要是合成丝物质。因此,在 5 龄期间,要疏放畅养,做好超前扩座匀座工作,给足优质桑叶,使蚕充分饱食,同时蚕的排泄物中水分含量大,要通风排湿换气。做好大蚕期防病,炎热季节,适当喷洒含抗生素的水溶液于疏松堆放的桑叶上补湿,防止、减少“死笼茧”(俗称“爆浆茧”),提高茧质和茧价,增加收入。
3、加强上蔟管理
上蔟管理是一个重要环节,其好坏直接影响到蚕茧的质量,因此,应把蔟中管理作为提高茧质的重点来抓。
(1)适熟上蔟:偏青上蔟,蚕儿食桑量不足,丝量少,还有许多青头蚕迟迟不营茧而游山爬动,污染蚕茧,是产生黄斑茧的主要原因。偏熟上蔟,上蔟之前吐丝浪费而多产生薄皮茧,上蔟之后急于入室营茧而多结双宫茧,还有一些老熟蚕直接在蚕座上营茧,增加了柴印茧、畸形茧等次下茧。因此,一定要掌握适熟上蔟,同时要尽量喂足桑自然成熟上蔟,避免滥用蜕皮激素。
(2)调控好蔟室环境:调控好蔟室环境是提高蚕茧解舒的关键。蔟室温度应掌握在24 ℃左右,干湿差1.5 ℃,注意开放门窗,通风排湿。
(3)适期采茧:采茧过早,蛹体尚嫩,容易出血,污染茧层增加内印茧。因此,采茧要掌握适期,应在大部分蚕化蛹后,蛹体变为黄褐色时为采茧适期。
四、消毒防病
1、养蚕前的消毒
对养蚕场所及蚕具等,进行全面打扫,清洗,清除室内外的病蚕尸体,茧丝屑物、蚕沙、杂草垃圾,四壁墙上及天花板的尘埃等。如果前一批蚕发病高,至少“两消一洗”,以免病原体随洗涤污水扩散污染周围环境。
2、养蚕期中的消毒
(1)入眠分批需用石灰进行蚕体蚕座消毒,起蚕时先撒复方蚕座净作蚕体蚕毒10分钟后再给桑饷食。
(2)隔离淘汰病蚕,进行蚕体、蚕座消毒,防止蚕座内传染。
(3)未经消毒的蚕具禁止带入蚕室使用。
(4)必要时定期对蚕室地面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
3、蚕期结束后的消毒
(1)及时清除死蚕、下茧、残桑、蚕沙等。
(2)采茧后要将所有的蚕室、桑室、蔟室、蚕具、蔟具等用消毒药液喷洒消毒后在进行打扫清洗。
(3)小蚕具如鹅毛、蚕网、蚕蔟等可煮沸消毒,每批蚕均需消毒。用过的尼龙薄膜等可浸渍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