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小暑正值初伏前后,“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三伏天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故有“热在三伏”之说。“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初伏,初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中医认为,人体五脏与季节相对应,肝属木应春、心属火应夏、肺属金应秋、肾属水应冬,脾属土应长夏。《素问·六节藏象论》王冰次注云:“长夏者,六月也。土生于火,长在夏中,既长而旺,故云长夏也。”这里的六月为农历,此时气候炎热,雨水增多,天气下迫,地气上腾,湿为热蒸,蕴酿生化,万物华实,合于土生万物之象,而人体的脾主运化,化生精气血津液,以奉生身,故脾与长夏,同气相求而相通应所以,在整个长夏的养生中要注重对脾脏的特别养护。养生具体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疾病防治
1、防中暑
小暑之后,盛夏酷热降临,人们很容易中暑,健康避暑是小暑节气养生的首要任务。一方面要避免身体中暑,中午前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出门最好打伞、戴帽子,避免长时间强烈日。同时多喝凉白开,出汗过多时,可以在水中加少量食盐,以维持体液中的电解质平衡;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2、防消化道疾病
天气炎热喜冷饮,加之实物易变质,是细菌性痢疾、急性肠胃炎、食物中毒等胃肠疾病的高发期。预防肠胃疾病要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还要喝开水,少吃冷饮。
3、防胃肠型感冒
胃肠型感冒通常伴有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胃肠型感冒与呼吸道感冒有所区别,胃肠型感冒有胃肠道症状,同时多伴有湿邪,舌苔常出现厚腻苔。
二、运动调养
1、小暑节气适宜快走
快走是速度介于跑步和散步之间的一种运动方式。由于运动方式简单,没有意外伤害等原因,深受广大体育爱好者的欢迎,尤其适合老年人参与。快走的运动量适中,技术要求低,没有器械限制,对增强腿部肌肉和提高心肺功能有很好的作用,夏季早晨和太阳下山后的傍晚,都是健走的好时间,尤其是傍晚,既可以帮助消化,又可纳凉。
2、小暑节气适宜做健美操
在炎热的夏季想要来一场挥汗如雨的运动,健美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需要什么特别的设备,只要有音乐或者健身视频即可。夏季跳健美操可以取得不错的减肥效果、提高心肺功能、缓解精神压力。
三、饮食调养
小暑季节的饮食以清淡为主,不要吃辣腻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