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徐闻县委宣传部 徐闻县司法局 徐闻县普法办关于推进宪法宣传教育制度化经常化阵地化的工作机制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为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和贯彻实施的决策部署,深入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宣传教育,全面推开“宪法进万家”活动推进全县宪法宣传教育制度化、经常化、阵地化,制定如下工作机制:

一、推动领导干部、国家工作人员和青少年学生宪法学习教育制度化

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法治教育培训、日常学法年度考试、依法决策等制度,推动领导干部学习宪法走在前、作表率。把宪法列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各级党委、政府每年应当举办一期以上领导干部宪法法治专题培训班,县直各部门和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每年应当举办两期以上宪法法治专题讲座,人大、政协机关以及司法机关参照执行。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讲宪法法治课,做学法表率。把宪法教育列为党校必修课,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保证培训课时和培训质量。健全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日常学法机制,运用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试网络系统,组织开展宪法专题学考。引导建立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示范场所,县普法办要加强对各单位组织宪法宣誓的指导和规范,鼓励社会组织为各单位组织开展宪法宣誓提供公益性服务。要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学习教育的首要政治任务,加大学习宣传力度,加强教育培训,使之入心入脑、增强各级领导干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坚持从青少年抓起。把宪法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实施国家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在中小学设立宪法法治知识课程,以宪法教育和公民基本权利义务教育为重点,覆盖各教育阶段形成层次递进、结构合理、螺旋式上升的宪法法治教育体系。在小学阶段开始,到初中、高中阶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普及宪法基本知识,在中考中增加宪法知识内容,保证在校学生都能接受宪法教育。编写不同年龄阶段的宪法教育教材、读本,落实“宪法教育进校园”活动,打造“宪法教育大课堂”精品课程,推动全县中小学宪法教育全覆盖。经常组织开展青少年学生宪法主题的演讲比赛。

二、推动各类媒体和宾馆公共交通场所宪法宣传常态化

推动宪法进公共交通场所。贯彻落实司法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七部门《关于集中开展公共交通场所宪法宣传活动的方案》,以及《广东省公益广告促进和管理暂行办法》(粤宣通〔201641),在汽电车、地铁、城市轻轨、火车、飞机、客滚船、城市轮渡等各类公共交通工具,在汽车客运站、公交车站、地铁站、城市轻轨站、火车站、机场、渡口、港口客运站、停车场等公共交通场所,张贴、悬挂宪法宣传画、宣传标语。在公共场所的电子显示屏、触摸屏、移动数字电视、车载视频显示终端等播放宪法宣传公益广告,在公共交通工具和公交场站等摆放宪法文本和宣传资料。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公共场所组织宪法主题宣传活动,让公众随时随地接受宪法宣传教育。

开展宪法进宾馆活动。贯彻落实司法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等四部门《宪法进宾馆活动方案》,根据宾倌、酒店特点和客观条件,在公共活动场所和客房播放宪法宣传视频和公益广告,摆放宪法文本。在公示栏、宣传栏、广告栏等适宜场所张贴、悬挂宪法宣传画等。同时加强对宾倌、酒店摆放宪法文本的管理,防止随意凃画、损毁、丢弃。

落实媒体宪法宣传公益普法责任。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日常宣传和集中宣传相结合,推动媒体落实宪法宣传公益普法责任,营造浓厚宪法宣传社会氛围。推动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互联网和手机媒体等大众传媒,制作刊播宪法宣传公益广告。推动政府门户网站在首页开设宪法法治专栏,利用政府机关、社会服务机构窗口部门宣传宪法,并鼓励微博、微信、Q0、论坛贴吧等社交平合,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创新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建立引入第三方评价媒体落实公益普法责任情况机制。以“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为契机,广泛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各主流媒体要加大宪法宣传力度,同时做好宪法宣传新闻报道。

三、推动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宪法宣传教育阵地化

推动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宪法宣传教育阵地化。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引领、熏陶作用,将宪法宣传教育作为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创建的重要标准,围绕宪法主题,融入宪法元素,彰显宪法精神,为群众提供走近宪法、学习宪法的生动平合。进一步完善主题公园现有设施建设,拓展功能,为国家工作人员举行宪法宣誓、为群众开展宪法诵读提供场所。主题公园法治宣传栏、法治宣传长廊、宣传牌建设要突出宪法元素,通过广播宣传讲读宪法知识。加强主题公园日常管理,及时更新、完善宪法宣传相关设施和内容。围绕“宪法宣传周”,开展法律咨询服务、法治文艺演出、法律知识竞赛、法治演讲比赛等法治文化主题活动,将宪法宣传教育活动推向高潮。

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宪法宣传教育阵地化。在坚持校园法治教育主阵地的同时,进一步推动校外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运作。在实践基地开设宪法馆或宪法主题区,使其具备宪法专题教育功能,增加宪法学习体验环节。利用现代多媒体、互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搭载数字化教学设备,开展互动式宪法教育。运用知识讲授、体验教学、实践模拟、现场观摩、动漫、戏剧、微电影等各种方式,开展参与性体验性、实践性宪法教育。组织青少年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分别到基地接受1次以上的宪法法治教育。编写专门宪法教育课件,有条件的中小学设立示范性“法治教室”,具备法治教育基地功能。推动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等部门领导担任实践基地法治校长,组织倡导有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三官一师”即法官、检察官、警官和律师,以及共青团组织,支持参与实践基地建设、法治教育工作。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要求,组织指导各单位、各部门以多种形式,参与实践基地建设和开展公益普法活动。推动实践基地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禁毒、道路交通、消防、环保等部门建立共建、合作、支持、配合等工作机制,不断完善青少年宪法法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四、工作要求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学习宣传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纲领、旗帜和灵魂,牢牢把握宪法学习宣传教育的正确方向。在宪法学习宣传教育中严格落实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引导和管理,决不能为错误思想言论提供传播渠道,决不能给宣传错误思想的人提供讲台。

()加强工作的组织领导。各部门要切实担负起宪法学习宣传教育的组织领导职责,把宪法学习宣传教育纳入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内容,将党政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宪法、遵守宪法情况纳入干部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梳理“七五”普法中期检査发现的宪法宣传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认真加以整改

()深化普法的责任落实。实行“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立法部门在立法过程中,要多渠道、多环节加强法律起草的解释、说明,引导公众参与讨论,把立法的过程变成普法的过程,让人民群众更好地理解宪法法律、遵守宪法法律。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执法、司法机关要把宪法学习宣传列入本部门普法责任清单,在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全过程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要切实履行普法责任,在服务和管理过程中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

()注重宣教的整体实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不搞花拳绣腿,不做表面文章,努力提高宪法宣传实效。坚持日常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用生动的事例、鲜活的语言宣讲宪法。更加注重分众化、互动式传播,注重新媒体新技术在宪法学习宣传教育中的运用,把宏大叙事和具象表达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