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县民政局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要点

2015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民政厅、市民政局的鼎力支持和认真指导下,徐闻县民政部门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民政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在社会管理中的“安全网、调节器、稳定器、减压阀”作用,在维护民利、改善民生、落实民权、维护稳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各项民政事业不断发展,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和谐作出积极贡献。

一、2015年民政工作成效

(一)加强自身建设,为民政队伍的建设和民政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1、加强党支部建设。经县工委批准,2015115,民政局党支部召开全体党员大会,对党支部领导班子进行换届。经大会直接选举产生支部书记、副书记和委员共7名。党支部领导班子职数比原来增加了2名,党支部的领导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

2、切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今年以来,我局以继续深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为契机,全力打造敢于担当、用心工作、贴心为民、严于律己的班子队伍建设,有力提升了党组班子的思想境界、工作作风和素质能力。我局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学习活动中,重点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主题,局领导班子和全体干部职工切实增强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着力解决不严不实问题,努力在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上见实效,在守纪律讲规矩、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上见实效,在真抓实干、推动民政事业发展稳定上见实效。一是坚持从严要求强化问题导向,真正把领导干部摆进去,把学习教育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做到以知促行、知行合一。二是坚持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分工、不同责任、不同特点,在思想教育、党性分析、整改落实、立规执纪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开展专题教育的方法措施。三是坚持统筹兼顾,把开展专题教育与做好民政业务工作任务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教育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为民政队伍的建设和民政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二)以保障民生为重点,社会救助工作实现新提升。

1、低保提标和五保供养标准达标工作全面完成。我县20151月起城乡低保保障线提高到城镇人月410元、农村人月260元,补差水平城镇人均月374元、农村人均月172元;五保供养标准也相应提高,达到当地上年度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60%以上,由2014年人月525元提高到2015年人月577元。从20151月份起执行的提标所需资金已全部补发到位。2015年全县低保对象24109人(城镇居民3998人、农村村民20111人),全年发放低保金5918.9万元。全年全县五保对象3516人,全年发放五保生活费2478万元。省民政厅对我县按标准落实低保提标工作和五保供养达标工作给予的肯定。低保动态管理进一步加强。在2015年上半年度全面开展低保核查调整动态管理工作基础上,201510月底县政府召开了全县低保重新申请审核审批工作会议,全县低保重新申请审核审批工作全面辅开,各乡镇(街道)开展组织入户调查、开展民主评议、组织审核、张榜公示等工作,各项工作在收尾阶段。社会救助工作在全县全面铺开。经县政府同意,20159月起在全县设立了社会救助工作服务站16个(其中县级1个,乡镇、街道办各1个);通过全县公开招考,落实了招聘社会救助工作服务人员18名(其中县级站3名,乡镇、街道办各1名);2015年全县全年安排了中央、省下达的临时社会救助资金共243万元,有效解决了553户困难群众在医疗、生活等方面的困难问题;落实镇(村)级敬老院建改补助资金112.7万元,让集中五保户在吃、穿、住、葬等方面给予了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

2、救灾工作顺利开展。今年第22号强台风“彩虹”于104在湛江坡头区沿海登陆,全市受灾及其惨重。为帮助灾区受灾群众救灾复产和重建家园工作,县委、县政府倡议全县各级各部门积极捐款。全县共捐赈灾款101万元,已将赈灾款100万元转捐给市政府用于支持湛江灾区群众抗灾复产和重建家园。同时,我县已将省下达的救灾款250万元全部下拨各乡镇(街道办),及时解决了我县灾后群众的临时生活困难问题。

3、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服务工作稳步推进。我县今年加快了“一站式”结算服务工作的步伐,在全县范围内不断扩大覆盖面,全县已有10多间医疗服务机构开展“一站式”结算服务工作。2015年全年全县“一站式”医疗救助196万元,城乡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458万元,帮助五保户、低保对象购买合作医疗资金180多万元。

(三)以落实政策为前提,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全面发展。

1、双拥工作不断深入。2015年我县以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县四连冠为目标,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县委县政府和驻军单位召开年度军地联席会议,我县大力支持解决部队建设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积极支持部队建设,2015年先后通过了市、省第十届双拥模范城(县)评比考核组的考核,我县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军民共建不断深入,军政军民关系融洽,得到省、市双拥办的高度肯定。

2、优抚政策全面落实。目前,全县优抚对象4198人,201510月调整提高了部分优抚对象补助标准,全年共发放抚恤补助金1987万元。八一建军节前落实烈军属优待政策,全县共优待628户、发放优待金362万元,其中烈军属每户优待金7340元,优待标准达到了上年度当地人均收入的七成。落实退伍军人医疗、养老保险政策。继续稳妥推进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工作,223人参加了中技培训。积极主动做好军队离退休人员安置,全面落实军休干部的“两个待遇”,着力解决无军籍退休职工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3、涉军维稳信访机制不断健全。2015年我县相关领导和有关部门认真接访和处理退伍军人来信共26件,有效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保持了复退军人优抚对象群体的相对稳定。

4、积极推进解放海南岛渡海作战纪念园建设工作。此建设项目工作从20127月开始规划筹建,经多方努力,目前,烈士墓园部分的土地清表工作顺利完成,进入了招标建设阶段。

(四)以推动民主进程为核心,基层政权建设不断加强。

1、巩固深化村(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一是开展农村财务管理专项治理工作。按照湛江市要求,我县把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纳入2015年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并进行专项整治。县财政、民政、农业等部门分工合作,各乡镇配合互动,针对2015年以来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从8月开始至11月结束,全面完成整改任务,使农村财务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二是加强村(居)务监督建设。根据省市县关于基层治理工作的要求和民政部门下达的基层治理任务,我们依照《广东省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则》的规定要求,对全县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从人员资格条件和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调整,组织开展培训学习《广东省村务公开条例》的《广东省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则》,制定《徐闻县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细则》和《徐闻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一整套,将全县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600人的人员工资列入县2016年财政预算,拨出省下达的人员工资资金120万元。

2、加强社区建设,改善社区办公条件。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建设的实施意见》,我们将和安镇冬松村委会社区建设纳入省“双强双促”项目,将锦和镇白茅村委会、锦丰村委会、下洋镇下洋居委会、前山镇北松村委会等4个社区建设纳入县财政预算,省下达福彩公益基金10万元支持冬松村委会建立起农村公共服务站,县财政下达20万元支持白茅村委会、锦丰村委会、下洋居委会和北松村委会改善办公条件。全县建立起农村公共服务站5个。

3、完成地名故事第一集《汉港徐闻》拍摄。根据省地名管理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县历史悠久,地名文化遗产丰富的实际,将《汉港徐闻》列入《广东省地名故事·湛江篇》作为重要地名故事项目进行摄制。争取省福利彩票公益金10万元,购请广东省新华影艺文化中心协助拍摄,从方案计划到具体摄制操作,从外景到内景,从外部作业到内部编辑作业,既注意到点,也注意到面,挖掘汉港文化与徐闻的古韵,充分展现了徐闻的文化风采和社会历史价值、经济价值。用了半年时间完成了摄制工作。这是我县地名管理工作的重大突破。

4、地名路名和平安边界管理不断规范。2015年审批命名了和易海景花园、新科华府、城市花园、祥和小区等4个建筑物,审批命名了春明路、春花路、后海路、祥和路(祥和一横路、祥和二横路、祥和三横路)、东方三路、南一横巷、金城路等6处道路(巷)名,退回不符合规定要求更改的建筑物住宅名称3例。继续开展创建平安边界活动。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了平安、稳定、团结、和谐的边界关系,边界之间的居民相处和谐,没有发生纠纷。

(五)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改革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

不断推进社会组织改革。我县认真贯彻落实《湛江市关于引导社会组织规范有序发展的工作方案》,推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改革。全面铺开社会组织直接登记,放宽行业协会商会准入条件,鼓励发展公益慈善类、城乡基层群众生产生活类和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2015年新登记社会组织33个,其中民办非企单位有16个,目前,全县登记在册的社会组织共有228个。今年我们在市局的正确指导下,对我县200多个社团进行全面核查,凡出现长期不开展活动,没有办公场地,没有办公经费和没有进行正常年审的社团组织给予撤销登记处理,共撤销社团组织13个,其中民办非企单位3个,社团类10个。使我县社会组织不断健康发展。

(六)优化民政公共服务,专项事务服务管理能力不断提高。

1、殡葬改革稳步推进。进一步加大惠民、绿色和阳光殡葬的力度,全县殡改工作整体水平稳步提高,2015年全县共火化遗体3252具,火化率实现100%以上,自然火化遗体3183具,自然火化率达93%。一是惠民殡葬政策取得新的突破。2014年我县继续落实省政府“逐步实现殡葬基本服务均等化”的部署和要求,制定了《徐闻县免除户籍人口殡葬基本服务费用的实施办法》,从201471起凡是我县户籍人口死亡火化的,一律免除殡葬基本费用。201571起扩大了惠民殡葬的覆盖面,并在原基础上增加了免费项目,最高免除限额为1000元。2015年共减免对象1463宗,减免费用146.3万元,为困难群众提供了基本殡葬保障。二是殡葬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继续加大骨灰生态墓园的建设力度,在原有78个公益性骨灰生态墓园的基础上,2015年启动建设5个生态墓园。殡仪馆行风建设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殡葬改革宣传成效明显。

2、流浪乞讨人员、流浪未成年人救助规范有序。县救助站认真履职,对流入我县的流浪乞讨人员及流浪未成年人,积极提供乘车凭票返乡、吃饭、住宿、治病、护送、矫正、教育、安置等方面的有效救助和对流浪未成年人实施救助保护。2015年来,救助站积极开展未成年保护中心的机构设立、场地改建和应急庇护所建设工作。全年共接待各类流浪乞讨人员3982人次,投入救助资金44万多元,为净化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作出积极贡献。

3、婚姻登记管理不断加强。20141224止,办理婚姻登记共8274对,其中结婚登记7228对,离婚登记1046对。其中涉外婚姻登记18对,办证合格率达100%

(七)围绕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需求,社会福利事业取得新发展。全县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13%,百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万分之15.3,80岁以上人口占60岁以上人口的长寿比例为21.3%,我县人均预期寿命高达77.75岁,现有最高高龄老人114岁,是广东省“中国长寿之乡”中老龄人口指标最高的长寿之乡。一年来,我们抓好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点和农村幸福院建设工作。开展银龄安康行动,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我县养老保障体系,提高了老年人抵御风险能力。

1、落实高龄老年人高龄津贴政策,全县8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有20463, 9099周岁高龄老人有2012人,10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有118人。从201411起,百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高龄津贴提高到600元,基本医疗保健实行全免费;90-99周岁老年人每人每月200元;低保、五保及优抚等三类特殊对象的80-89周岁老年人每人每月100元。2015年全县全年发放老年人高龄津贴676.8万元,全年办理老年人优待证1200宗。对60周岁以上老人实行11项优待政策。《徐闻县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普惠型高龄津贴方案》,于201512月,经县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明年有望全面落实。32015年“银龄安康行动”中为全县老年人38000人投保,缴交保费270万元;全年付给出险老人理赔金65.63万元。

2、申报第二届“中国长寿之乡”工作成效显著。打造“中的一张名片,对于加大民生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倡导尊老敬老的文明风气,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让人口老龄化、长寿化在科学、绿色中持续发展以及扩大我县知名度,促进招商引资,打造生态环保、老龄产业、休闲旅游高地、增强发展核心竞争力等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是一件惠及百姓、恩泽后代的大好事。从2013年下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在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申报第二届“中国长寿之乡”稳步推进,终于在2014122124日顺利通过专家认证,201526举行了授牌仪式发布会,被中国老年学会正式授牌,取得了徐闻县“中国长寿之乡”称号。

3、慈善公益事业开展顺利。2014年,慈善会先后开展了“微笑列车”、“大爱救心”等助医项目,救助一批典型的大病患者,救助贫困家庭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0多名,完成病残弃婴唇腭裂等手术20多例,国内送养弃婴6例。成功举办“6.30”扶贫济困捐款活动,全县共160多个单位,12000多个人参加捐款,共募集认捐到位资金340万元。全年全县福彩销量累计420万元,比去年增长50万元,筹集福彩公益资金33万元。为发展我县公益事业发挥应有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全县城乡低保对象重新申请审核审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加上涉军人员在调查、评议工作中给各乡镇(街道办)增加了较大的压力,并且不少乡镇为协调矛盾、保持稳定,对一些对象没有能够严格按照审核,使此项工作难以按时按质完成。

二是生活在农村年迈体弱的优抚对象(如:带病回乡退役军人、五老人员、渡海功臣等)因生活困难和县财政困难,他们看病难问题得不到较好解决。

三是由于国务院《行政强制法》出台,乡镇殡改站对偷埋尸体起棺没有执法权,使偷埋土葬有回潮现象,个别殡改站仍存在收钱默许土葬现象。

四是村(居)务监督建设不健全。按照市委和县委基层治理工作要求,虽然完成了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的机构人员调整、工作制度的编立、人员工资的核算。但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无办公室、无挂牌、无刻章、无工资等“四无”问题突出,有待加以解决。

五是解放海南岛渡海作战纪念园和县级经营性公墓等民政重点公益服务建设项目推进速度缓慢。

三、2016年工作要点

(一)加强民政主办的重点公益设施建设项目的推进力度。

一是完成解放海南岛渡海渡海作战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建设工作。二是继续推进解放海南岛渡海作战纪念园的申报立项(国家级)工作。三是加快推进县级经营性公墓园项目规划建设工作。

(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提高防灾减灾能力;通过多种形式加强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切实加强对救灾资金的监督管理和规范使用。二是重点抓好县救助站和贵生公园应急避护场所建设工作。三是继续完善和推进“一站式”医疗救助。扩大定点医院范围,延伸至乡镇卫生院;加大对城乡非低保户、特重大疾病等患者的救助力度。四是加大力度,尽快完成全县城乡低保对象重新申请审核审批工作,进一步清理低保工作中的“人情保”、“关系保”和“维稳保”等问题。五是继续加大底线民生投入,不断完善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社会救助制度。不断提高城乡低保水平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根据省市要求,我县2016年城乡低保人均补差标准要提高到城镇人月418元、农村人月190元,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要达到2015年当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60%

(三)全面落实双拥优抚安置政策,进一步提高优抚安置对象保障能力。

一是加大县财政资金的投入,依时足额发放优抚对象抚恤补助,对贫困的重点优抚对象政策倾斜,经费倾斜,有效改变其生活困难,让特别困难的优抚对象与广大群众同步迈进全面富裕社会。二是深入推进优抚对象“一站式”医疗救助工作,切实解决优抚对象看病难问题;搞好涉军信访维稳和矛盾化解。三是认真落实优抚安置政策,继续把城镇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工作推向纵深发展,重点安置对象安置达100%,依时足额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金,进一步做好退役士兵进校接受技能培训工作,接受技能技术培训达100%,多方面增强退役士兵自身就业能力。五是进一步贯彻落实《抚恤优待条例》,逐年提高我县烈军属优待标准。

(四)强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巩固和谐社会的基础。

一是切实解决监督委员会“四无”问题,并对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指导开展工作。二是加强政府指导,加大资金投入,按社区类型分类指导,做好规划分类实施,慢慢过渡到城市化管理。解决社区公共服务建设滞后问题。2016年计划县政府投入50万元,支持5个农村社区改善环境和办公条件,建立起公共服务站(中心)。三是必须加强政府的指导、民政牵头,住建规划等部门的密切配合,争取在2016年对全县城区和镇(圩)区道路的规划并依照各地实际情况科学编写道路(巷)名称,设立路标200条。四是2016年编写摄制地名故事两集:《解放海南功在徐闻》、《生态徐闻长寿之乡》。五是加强地名文化保护工作。我县是文化古县,涉及文化历史的地名很多,必须开展古港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等地名文化研究与保护,尽快采取措施,出台政策。启用文化骨干队伍,加大文化研究经费投入。争取2016年完成汉港的文化地名研究,出版图书。六是解决建筑物住宅区名称不规范问题。由于我县投资商和相关部门地名命名知识匮乏,出现投资商自命建筑住宅区名称,计划、规划、房产、工商等部门顺从其意一路过关,出现不规范名称乱使用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民政部门要争取县政府加以重视,加大地名名称命名宣传教育,引导协调好各职能部门配合民政部门的命名管理工作。

(五)深化社会组织管理改革,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一是继续创新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鼓励扶持公益慈善类、群众生活类和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完善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登记机关信息化建设。二是继续加强监督管理。出台社会组织法人治理指导意见,强化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完善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和完善依法协同监管机制。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制定出台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服务和承接政府有关职能的实施意见。

(六)加强专项社会事务管理,进一步增强服务社会的功能。

一是巩固殡改整治工作成效,全面推动殡改工作科学发展。加快推进村级公益公墓建设,加大宣传和督导力度,提高农村公益性公墓园使用率。抓好省、市殡改年度考核迎检工作。举办“殡仪开放日活动”,为困难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殡葬优惠服务。规范殡葬管理所管理制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开展省级殡仪馆创建工作,提升殡仪服务水平。二是推进救助管理站儿童保护中心建设工作,完善救助管理网络,提高救助管理服务水平。三是完善和规范婚姻登记工作,推进县婚姻登记处按照婚姻机构3A等级进行改造和设施完善,争取早日达成申报国家婚姻登记机构3A等级评定目标。

(七)强化社会福利管理,进一步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

一是完善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为老年人提供系统化、多样化的居家养老服务。鼓励支持社会团体、民营企业家积极参与养老服务建设,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建设,力争实现民办养老机构零的突破。二是根据县政府常务会议纪要《关于徐闻县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普惠型津贴实施方案》在2016年好发放工作。三是积极推动“中国长寿之乡”品牌体系建设,充分运用品牌效果,发挥品牌效应。四是加强慈善组织监管,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社会捐赠接收及使用管理的公开化、透明化水平。继续抓好广东扶贫济困日、大爱救心、微笑列车等慈善项目工作。五是扎实抓好彩票销售工作,为社会福利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