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通人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乡村振兴呈现蒸蒸日上的景象。在徐闻县角尾乡南极村,一间名叫“阿sir咖啡”的店特别引人关注,看似是一间普通的茶饮店,其实它的作用就是充当一个“调解室”,安排有乡村干部及民警值班,负责调解村民及旅客的纠纷矛盾。当前,角尾乡正全力将“阿sir咖啡”打造成广东省维稳示范点。
内化人心,外强“双反”,筑牢基层治理和安全防线,守护国家资源和人民人身财产安全。近年来,角尾乡以坚持党建引领,扎实做好基层依法治理,抓细抓实“双反”及维稳工作,推进法治村庄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调解扎根基层,普法深入群众
近年来,南极村也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迎来了旅游发展机遇,慕名到此旅游度假的人数越来越多,这里很快成为旅客、网红的打卡点。随着游客人次增多,发生的矛盾警情也不少。然而,在角尾乡的警务室,距南极村非常远,无法及时出警处理游客发生的矛盾纠纷,“阿Sir咖啡”警务调解室应运而生。
当“阿Sir咖啡”警务调解室接待旅客或者村民投诉,一杯热乎乎的咖啡首先端到游客或村民面前,瞬间使紧绷的情绪得到舒缓与安抚;在这样的轻松氛围中,民警耐心倾听,不仅循循化解各种矛盾纠纷,还及时解决他们遇到的其它困难和所需,结果都是皆大欢喜。这杯“有情义的咖啡”和“有温度的阿Sir”,成为角尾基层警务共建共治新模式,更在警民之间建起了温暖与信赖的桥梁,受到民众热赞。自创建以来,“阿sir咖啡”及时有效解决纠纷矛盾30余起。
在角尾乡综治中心调解室,今年53岁的邹权委正在整理资料,梳理即将到访的资料。几年前,他卸任西坡村村民小组长,因有丰富的调解经验,乡政府综治中心便聘请他过来担任调解室主任。
有文化水平,又能熟练将法律运用到调解工作中,邹权委的常规操作是对矛盾双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普之以法。看似简单,但执行起来并不易。一宗有10年之久的宅基地纠纷,双方是亲兄弟,可是在利益面前却大动干戈。接到该宗纠纷后,他坚持自费跑腿,往返县城与角尾,经3个月的努力,终于妥善处理好了该宗纠纷。“基层群众大多不懂法,遇事想不通,也顾及民俗,我了解情况后,一是给他们讲法律,讲道理,二是尊重民俗,讲他们纠结的痛处讲明讲通,所以最后两兄弟终于化干戈为玉帛,和好如初。”邹权委说,除了懂法,调解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讲耐心、诚心。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也调解工作发现人才,培养起来,做好传帮带。
在角尾,作为人民调解人,像邹权委一样,扎根基层,贴近群众,默默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能及时将很多基层矛盾纠纷处理在萌芽阶段。
在加强各村庄镇街普法宣传阵地建设的同时,普法人员也深入基层,进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普法,推动普法工作走深走实。“基层老百姓常见的法律求助主要是在土地纠纷、承包法、民法典等方面,所以在平时特别注重这些方面的普法宣传,想方设法让群众参与,学得懂,又懂得用。”角尾乡司法所所长杨巧仙说。
角尾乡积极与司法部门协同合作,努力充实法治队伍力量,每个村委会至少配备4名“法律明白人”“村民法律顾问”,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解难题断难事。
创建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角尾乡许家寮村不仅以渔为主,渔农并举,也是一个革命老区村庄,人口2400多人,年集体经济收入14万多元。该村坚持党建引领,弘扬老船工红色精神,强化基层依法治理,党群合力投入到美丽文明村庄,特别是致力打造红色旅游特色村,使老区村庄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村民增收致富,取得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多年来,该村相继被省、市、县评为“生态文明村”“特色文化村”“美德在农家”示范点,以及“卫生村”“平安村”和先进基层党组织。2022年该村荣获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称号。
走进许家寮村,干净的村道路灯依路而起,点亮美丽村庄新气象;绿树成荫,鲜花相迎,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小花园,一座座小洋楼旧貌换新颜,经村民精心打造,成为一间间亮丽的民宿。村里建起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有崭新的文化广场、篮球场、文化楼、休闲小公园,成为村民以及旅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有纠纷矛盾,村干部主动作为,及时为群众及游客排忧解难,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做到小事不出村,取得较好的效果。近年来,该村努力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不断加大法治教育宣传,有效增强了村民法律意识。依托现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法治长廊、法治宣传栏等阵地,广泛开展多样的法治宣传及法治教育,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该村不断健全人民调解、治安保卫等委员会机构,配有专职调解员和法律顾问,引导群众依法解决矛盾纠纷。村连续多年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重大群体性事件,无群体性上访事件,无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等情况发生。该村的经验做法也正是角尾乡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卫生搞好了,环境变靓了,有良好的治安环境,旅客才会选择到这里游玩,人民安居乐业了,乡村振兴才有希望,外出人员都想回来创业。”许家寮乡贤黄先生说道。
许家寮村村貌
发挥群策群力 筑牢“双反”防线
今年以来,角尾乡将反走私和反偷渡“双反”工作迫切摆在乡党委工作的突出位置,迅速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反走私反偷渡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健全有关制度机制,配齐人员激发热情干劲,促使“双反”工作提质增效。
角尾乡将“双反”工作纳入平安建设年终基层党组织书记评议考核内容,将考评结果作为基层党组织和支部书记评先评优重要参考依据。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角尾乡沿海村庄反走私反偷渡巡逻防控工作方案》《角尾乡举报走私和偷渡行为的奖励办法》《角尾乡岸长责任制》《角尾乡港长责任制》等制度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压实各方责任,合力推进,形成齐抓共管的反走私反偷渡综合治理工作格局。
“依靠群众,群策群力,各部门通力合作,通过阶段性评比奖励,表彰先进个人和集体,树立典范,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模范作用,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投入反走私反偷渡工作的热情和干劲。”角尾乡乡长黄开宽说。
自“双反”工作开展以来,全乡共出动1356人次对重点区域场所和码头开展夜间巡防巡控,派出所不定期设卡查车,形成高压态势。强化网格化排查,联合派出所民警对辖区越南籍人员进行建档立卡,一人一档管理,确保“反偷渡”稳控到位。角尾乡实施“挖断”工程,在沿海易上货点建立物理隔离线,坚持打击震慑,做到露头就打,今年以来,角尾乡先后配合县打私部门查获五宗走私案件,查扣车辆6辆,涉嫌走私冻品5.42吨,涉嫌为走私“大飞”加油的汽油1.2吨;抓获嫌疑人4名;抓获走私香烟53箱,走私冻品183吨,查扣一艘铁壳船;抓获走私香烟12556条,价值336万余元。
【撰文/记者】黎阳明
【通讯员】潘燕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