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徐闻县“百千万工程”2024年度“镇在进行,村在行动”大比武活动开展以来,和安镇以开展“百千万工程”为统领,以提升圩镇风貌、盘活存量空间、打造产业引擎为三大突破抓手,坚持连片整治、全域提升,走出一条强镇兴村富民的新路径。经过春夏两个季度的全力打造,和安镇的“佳平—云头—水头”第二条示范带建设已显成效。
一、强基础 补短板 促创新
据了解,和安镇围绕强基础、补短板、促创新,统筹推进水产行业高质量健康发展。联合恒兴南部海岸公司、盛翔贸易有限公司构建“企业+基地+农户”对虾产业园区化运营模式,投资1571万元推进松树港对虾产业基地美丽宜居乡村改造工程,园区集成人才培育、技术帮扶、养殖、加工、仓储等功能,力争到2025年全镇池塘养殖面积保持2万亩,对虾总产量突破8000吨,加工能力达到3000吨;围绕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省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横跨大海的交通要道,冬松桥渡改桥是连接陆地的重要节点,更是推动经济与民生发展的强大载体。截至目前,现场施工栈桥已搭建完成800米,工程每天投入人力七十余人,配备大型施工车辆十辆。建成后冬松桥可抵御14至15级的台风侵袭,为岛民出行保驾护航。
二、多维度 提速度 促振兴
和安镇实行兼顾经济、社会、民生、资源、环境等多维度的一揽子举措,推进美丽镇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加力提速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通过多方发力推动和安文化广场建设落地,为群众提供日常文娱休闲的文化活动场所,有效提升了镇政府周边人居环境,对周边的经济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活力。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激发了消费活力,燃起和安“烟火气”,点亮乡村“夜经济”,让镇村生活一体融合、各有精彩,成为和安的靓丽名片之一;着力抓好美丽乡镇入口通道建设,重点开展县道695线和安段路面改造工程和乡村振兴示范带风貌提升工程,对全长2.1km的路段进行路面改造、沥青铺设和绿化美化等风貌提升,实现净化、序化、绿化、亮化、美化相统一,彰显和安特色和内涵。
多措并举,跑出典型村培育“加速度”。水头村依靠湾仔园村“百果园”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投资约300万元,占地100余亩,精心打造“享田间乐趣”的生态百果园乡村旅游产业项目。目前,园区种植果树42种、观赏花木20种,后期计划增设民宿、露营地、水上乐园、农家乐等田园文旅项目,综合打造乡村特有的风情游乐胜地,为和安镇推动文农旅深度融合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云头村严格对照典型村建设12项主要工作内容扎实推动各项工作落细落实。完成村内主要干道由4米加宽至5.5米,累计完成加宽2.1公里;完成村内主干道沿路花圃建设1500平方米,结合“四旁五边”打造“四小园”25个,种植斑兰叶、小叶龙船、四季茶花等共计4200余株;通过引入“和美乡治”平台,建立积分制管理制度,进一步激发群众担当基层治理“主人翁”的动力。佳平村投入59万元开展美丽宜居乡村改造工程,以建设绿美小公园为抓手,坚持“一村一景”,以品质提升和完善功能配套为重点,通过全面清理积存垃圾、完善规划布局、铺设步道等一系列“微改造、小提升”举措,逐步改变村整体环境面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佳平样本”。
三、多产业 兴就业 促发展
以果为媒,擦亮特色产业“新名片”。水头村坚持做大火龙果种植文章,种植基地面积年内由280亩扩大至400余亩,年产鲜果超过120万斤,产值达200多万元,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约8万元。长期聘用周边农户做季节工,累计带动周边农户种植50余亩,帮助当地70余人实现就业。
以叶为媒,奏响乡村发展“致富曲”。投资200万元完成斑兰叶产业链示范基地加工厂房主体建设项目,项目的建成为后续发展斑斓草产业提供坚实的平台、加工、储存、销售等功能性保障,同时还可同步利用加工产房作为展示学习场所。计划在云头村利用土地流转的方式整合资源,扩大种植面积达2000亩以上,推动斑兰成为兴村富民新产业。
以虾为媒,培育集体经济“增长极”。佳平村瞄准对虾小棚养殖新模式,引资建设养殖基地,基地占地约350余亩,年产370余吨,产值达1700余万元。计划进一步引资拓展养殖规模,盘活闲置土地470余亩,预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
接下来,和安镇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严格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县工作要求,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突出实体经济、乡村振兴两大重点,强化责任落实,全方位推进“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