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佳节粽与民,粒粒糯香传温情。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彰显端午节的文化内涵,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发挥民族传统节日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在徐闻县文明办和和安镇党委的支持和指导下,和安镇在镇中心幼儿园开展以“粽”情端午,与“粽”不“童”为主题的庆端午系列活动,用粽香为广大群众送上端午美好祝福。
舞龙舞狮庆端午 模拟龙舟呼声高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舞龙舞狮和赛龙舟运动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和安镇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穿着园服,手舞长龙,穿梭前进,场面热烈。两红两黄的“狮子”在老师的指导下随着锣鼓声做出跳跃、翻滚、嬉戏的动作,神态逼真。精彩的表演展示出了孩子们满满的活力感,也展示出了新农村的新风采,让群众在享受浓厚端午氛围的同时,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此次活动把粽味和传统文化以及体育运动交织在一起,将进一步提升传承和安镇的传统文化,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粽情端午齐欢乐 礼颂国风忆屈原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一首《离骚》篇中清廉选段的诵读掷地有声,和安镇派出所、妇联、团委、中心幼儿园、社工站等部门的工作人员铿锵有力地诵读清廉经典名句,以先贤的伟大的精神和诗歌余韵,深深感染了大家,端午蕴含了不畏生死的献身精神和锲而不舍的爱国精神,这一份精神在中华儿女中一脉相传、经久不衰。清廉片段的传诵积极传达屈原的爱国思想、廉洁思想,让广大党员群众在缅怀屈原的同时也将廉洁精神铭刻心间。
粽情飘香显能手 爱心关怀入家园
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卷粽叶、包糯米、放红豆、系棉线……在和安镇副镇长陈祺斗和中心幼儿园园长黄兰花的示范下,家长认真地学习各种手法和技巧,一片片粽叶在手中翻转飞舞。家长们将粽叶卷成了一个“大口袋”,孩子们则在一旁帮着把糯米、红豆、咸鸭蛋等放进粽叶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配合默契,一个个外形精致的粽子争相诞生。在此次包粽子活动中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增进了亲子家庭关系,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感受浓厚的端午文化氛围。
一年一端午,一岁一安康,一粽一寻念,一叶一始端。下一步和安镇将锚定群众文化需求,结合“我们的节日”等节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加深了广大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进一步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宣传爱国主义教育,厚植家国情怀。
和安小课堂: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来源亦久。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
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粽,即“粽籺”,俗称“粽子”,属“籺”的其中一种。“籺”是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祭祖的贡品,籺有很多品种,不同的节日会做不同的籺,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