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县201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县十五届人大

四次会议文件

  徐闻县201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1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4年3月29日在徐闻县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徐闻县财政局局长  吴宗燕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将全县201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预算草案提交县第十五届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关心支持和监督指导下,县财税部门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人大批准的预算收支目标,以“保运转、保民生、保工资、保稳定、促发展”为出发点和着力点,厉行节约,深化改革,强化监管,实现了保运转、保工资等刚性需求和必保民生需求,全力支持建设性项目支出等发展类需求目标,财政收支实现稳中有增,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一)2013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3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897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40011万元的97.42%,比上年34792万元增收4185万元,增长了 12.03 %。其中:国税部门收入完成651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6722万元的96.85%,增收445万元,比上年增长了7.34%;地税部门收入完成15758万元,完成年初预算18846万元的83.61%,同比增长1.03%;财政部门收入完成16709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4443万元的115.69%,比上年增收3579万元,增长了  27.26%。

  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加上上级补助及上年结余收入,全县财政总收入285282万元。全县公共财政支出216957万元,完成预算186660万元的116.23%,比上年增长了32.49%,加上上解支出2943万元,增设预算周转金2128万元,总支出为223615万元。收支相抵,剔除结转下年支出61581万元后,净结余86万元,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二)2013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县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4795万元(未含上级补助收入34298万元),同比减少222万元,减少0.89%,完成年初预算    64.19%。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6148万元,比上年增加3417万元,增长10.44%,完成年初预算的69.01%。

  (三)2013年预算执行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完善增收节支机制,努力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面对结构性减税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财政部门加强财税征管,强化非税收入管理,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全县财政各项收入主要指标较好完成。在支出管理方面积极推进预算约束和国库工作改革,厉行节约,严控“三公”经费、会议、差旅等一般性支出预算。实施财政资金国库集中管理,强化会计核算监督和国有资产监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基本实现了全年财税工作目标。

  ——坚持惠民生、促和谐,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全县教育支出57299万元,增长33%。一是提高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标准,义务教育中小学生国家补助标准分别为750元/生.年、1150元/生。二是投入1750万元,稳步推进教育“创强”工作。三是多渠道筹措资金,预算安排了配套资金1349万元发放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四是偿还试验中学利息560万元。

  农林水事务协调发展。农林水事务支出30124万元,增长19.78%。一是投入6857万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入1263.24万元,推进小农水重点县高效节水灌溉试点项目建设,建成高效节水灌溉区 6.2万亩。二是落实各项涉农惠农政策,其中种粮直补160万元,良种补贴659万元,农资综合补贴1975万元,能繁母猪补贴95.54万元。三是做好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落实财政奖补资金567.4万元。四是拨付4794.2万元用于农村道路的建设。五是推进茅草屋改造工程,共安排资金2566万元,完成1325座茅草屋的改造。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180万元,增长32.42%。全县新农保参保人数达到20万人,发放新农保待遇4475.1万元;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政策,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27元提高到30元,全县参合农民达到629824人,参合率98%。三是提高城乡居民低保发放标准,农村居民由65元/人.月提高到109元/人.月,城镇居民由110元/人.月.提高到242元/人.月,共投入资金1442.5万元。四是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生活救助、城乡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大病救助等制度,共拨付社会救助资金235万元。五是安排就业培训资金361.7万元,培训人员3845人次。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医疗卫生支出27698万元,同比增长30.53%。一是重点支持完善各项医改配套措施,安排200万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政府补助资金;安排60万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添置医疗器械;拨付170万元作为村卫生室运转经费。

  大幅提高全县干部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全年共计发放行政事业人员工资68000万元,同比增长20.20%,每年人均工资及津补贴达到了4.45万元。执行干部职工个人住房保障制度,县财政补助支出1800万元。全面推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

  助力文明县城创建工作。积极为文明县城创建提供经费保障,多方面筹措资金,为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不断推进财政改革创新,科学理财水平进一步提高。

  深入推进预算编制改革。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逐步建立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部门预算管理,量化和细化预算编制,严格追加预算,强化预算约束,规范资金拨付,保证支出预算的执行进度。财政监督管理力度有新提升。推进预算信息公开,提升了预算管理水平;强化了绩效评价。今年对10个项目进行跟踪查访,对审核结果进行绩效评价;严格财政监督检查。2013年县财政组织重点检查了5间中小学,对存在问题限期整改,坚持跟踪回访检查,为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按期高质完成了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审计工作。营改增试点工作平稳有序顺利推进。营改增试点工作进展顺利,运行情况良好。今年全年企业缴纳增值税3930万元,与去年同期缴纳的营业税5000万元相比较,一般纳税人整体减负1090万元。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做到应收尽收。今年非税收入完成16709万元,为县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作出了贡献。完善政府采购制度。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完善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审及执行。全年政府采购预算金额11953万元,实际采购金额10627万元,节约资金1326万元,资金节约率达到11%。深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规范国有资产处置;规范管理经营性资产;如期完成开展清理干部用房工作。四、深入推进整治“小金库”、违规使用专项资金专项工作。我局组成检查组,对我县“小金库”情况进行了督导抽查,经查,我县不存在私设“小金库”问题,不存在违规使用专项资金的问题。

  2013年,我县财政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预算执行情况良好,但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我县经济财税发展形势面临着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民生等刚性支出保障力度将进一步加大,财政收支矛盾预计会更加突出。二是政策性减收的压力。“营改增”试点行业扩围,造成营业税负减收,取消和免征多批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导致政府非税收入减少。三是房地产业税收预期下行,企业所得税大幅下降。四是受房地产业不景气的影响,土地出让收入缩水。五是政府债务重,增大了财政的负担和风险,制约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县情,着眼全局,通过健全财政管理体制,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

  二、2014年公共财政预算草案

  (一)2014年公共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

  2013年全县预算编制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战略部署,服务我县经济发展大局,将“稳增长、优结构、促规范、强监管、保民生、重节约、提绩效”和集中财力办大事贯穿于财政预算编制工作始终,有效提升财政资金效益,着力完善财政科学运行体制,为促进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二)2014年公共财政预算草案。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以及2014年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3%的预期目标,确定2014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目标为44044万元。

  2014年全县财政总收入按220228.53万元安排,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4044万元,上级补助收入91463万元,上年结余收入36592.47万元,调入资金28129.06万元。财政总支出199495.22万元,其中:公共财政支出196943.53万元,上解省市支出3205万元。年终结余80万元。

  2014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主要安排情况。

  1、安排教育投入 61297.98万元,同比增长11.11%。为优化教育资源,改善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办学条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推进“教育强县”建设工作;安排实验中学基建项目和债务还本付息及基建项目工程款1641万元;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1349万元。

  2、社会保障和就业安排26759.13万元,同比增长21.78%。主要支出项目是农村五保供养、城乡低保及最低生活保障金支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残疾人事业补助、散养孤儿生活费、老龄生活津贴等。

  3、农林水事务安排29850.79万元,同比增长27.60%。主要用于水利项目、农村茅草屋改造项目、农村综合开发项目等配套资金;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农村老党员生活补助、自然村村长补助等。

  4、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安排14259.86万元。其中主要用于公共卫生均等化配套,乡镇卫生院绩效工资,公立医院改革配套资金、计划生育支出等。

  5、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484.22万元。主要用于城市道路及路灯日常养护维护,乡镇垃圾转运站、行政村垃圾收集点和运输处理及小街巷改造,曲界万亩热带雨林等。

  6、公共安全支出10033.86万元。重点支持社会建设与管理创新,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

  7、交通运输支出 11112.26万元。主要用于改造省道、县道、建设农村硬底化公路等。

  8、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547.52万元。

  9、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安排871.53万元。

  10、其他支出安排36726.38万元。

  (四)2014年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1、政府性基金总收入87001.28万元。

  (1)本年收入52732.6万元:①散装水泥专项收入80万元;②育林基金收入130万元;③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101万元;④新型墙体材料专项收入320万元;⑤城市公有事业附加收入700万元;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49030万元;⑦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收入1800万元;⑧地方教育附加收入541.6万元;⑨政府住房基金收入20万元。

  (2)上年结转收入34268.68万元。

  2、政府性基金总支出87001.28万元。

  本年支出87001.28万元:①文化事业建设费支出77.6万元;②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719.4万元;③城乡社区事务支出78171.41万元;④农林水事务支出844.1万元;⑤资源勘探电力信息事务 400万元;⑥教育支出2198.74万元;⑦其他政府性基金支出  590.03万元。

  收支相抵,全年政府性基金实现收支平衡。

  (五)2014年县直部门预算草案。

  按照编制部门预算的原则和方法,2014年县直部门预算由  107个行政事业单位(含二级单位)组成,列入部门预算的支出总计为27333.52万元。

  三、勤勉尽职,确保2014年财政工作实现新进展

  围绕2014年收支预算,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组织财政收入,努力增强财政实力。一是认真分析财税收入形势,做好财政收入结构调整,不断挖掘财政增收潜力,努力寻找新的财源增长点,确保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二是强化税收征管。继续做好“营改增”试点工作,积极支持税务部门加大税收稽查力度,从严控制税收减免,有效堵塞税收漏洞,确保财政税收应收尽收。三是强化非税收入征管,确保非税收入目标计划的完成。四是要加强与上级财政部门的联系,积极申报项目,争取上级财政对我县的支持。五是努力培植财源。要紧紧围绕全县发展布局和战略重点,努力构建以旅游经济、低碳产业、现代农业、港口经济,全面提升三次产业综合竞争力,着力培植和涵养财源。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按照 “保运转、重民生、促发展” 的原则,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财力保障。不断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机制。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攻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继续加大教育投入,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加大医疗卫生投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继续加大社会保障投入。支持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困难群体就业工作。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解决好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三)继续深化财政改革,切实加强财政监督。进一步规范部门预算编制,建立编制科学、预算透明、执行严格、监督有力的预算管理机制。加强财政精细化管理,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加大政府采购力度,节约财政资金。加强各类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有效。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从严从紧控制一般性支出,大力压缩“三公”经费和会议经费,节约行政成本。树立“大监督”理念,扭转“重收入监督,轻支出管理”的倾向,财政监督贯穿到资金运用的全过程,实行跟踪问效,真正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在维护财政资金使用环节安全性的同时,加强资金的使用绩效评价,切实发挥资金使用效率。

  (四)推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的执行力。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平台,注重作风建设的长期性,旗帜鲜明反“四风”。通过多种形式提升财政团队提升履职能力;注重干部考核的科学性,打破“能上不能下、干多干少一个样”的考核弊病,风清气正选人用人,打造一支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财政干部团队,更好地为徐闻的政治经济发展做好财力支持。

  各位代表,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年。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领导,致力加快发展,致力深化改革,做好各项财政工作,为建设海峡城市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