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我县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狠抓政策落实,加快推进“四大抓手”和“五大产业发展计划”,加快推动项目建设步伐。1-9月规上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额、房地产销售额和金融存贷款额等指标增速较快,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一、1~9月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前三季我县生产总值(GDP)140.92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排于全市第二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65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排于全市第四位;第二产业增加值14.0亿元,同比增长34.2%,增速排于全市第一位,其中工业增加值9.87亿元,同比增长15.5%,增速排于全市第一位;第三产业增加值69.27亿元,同比增长6.5%, 增速排于全市第五位。
(二)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前三季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9.85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排于全市第四位。其中:农业总产值65.68亿元,增长5.1%;林业总产值0.59亿元,增长6.4%;牧业总产值5.43亿元,增长3.5%;渔业总产值14.99亿元,增长7.3%;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3.17亿元,增长7.8%。
(三)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全县工业总产值26.48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排于全市第一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74亿元,同比增长18.1%。工业实现增加值9.87亿元,同比增长15.5%。增幅较大的行业主要是:一是新能源电力工业增长较显著, 1-9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发电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7亿元,同比增长36.6%。其中,风力发电产值4.0亿元,同比增长31.3%;光伏发电产值1.7亿元,同比增长51.4%。二是制糖业生产增速也较快。1-9月全县制糖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6亿元,同比增长17.1%;产糖量8.1万吨,同比增长38.7%。
(四)固定资产投资额快速增长。前三季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55亿元,同比增长27.9%,增速排于全市第三位。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36.05亿元,同比增长4.1%。1-9月我县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14.5亿元,同比增长306.1%。商品房销售面积32.0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7.3%;商品房销售额15.82亿元,同比增长66.0%。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有所提高。前三季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65亿元,同比增长7.6%,比上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增速排于全市第九位。其中,批发业零售额11.02亿元,同比增长7.7%;零售业零售46.85亿元,同比增长7.4%;住宿业零售额1.55亿元,同比增长31.9%;餐饮业零售额8.24亿元,同比增长4.8%。
(六)财政收支增长趋向不一致。1~9月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63亿元,同比增长1.7%,增速排于全市第六位。税务部门完成税收收入2.56亿元,同比增长24.0%;财政部门完成非税收入1.07亿元,同比下降28.8%。1~9月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8.8亿元,同比下降6.2%。其中八项支出20.4亿元,同比增长6.8%。
(七)金融机构存贷款额两位数增长。9月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14.43亿元,比年初增长11.5%;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00.07亿元,比年初增长14.0%。
(八)港口运输业增长速度保持平稳。1~9月全县港口货物吞吐量为12117万吨,占全市比重52.2%,同比增长11.4%。港口旅客吞吐量为1166万人次,同比增长1.4%。
二、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工业基础仍然薄弱。到目前止,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共27家,其中风力和光伏发电企业11家,占全县规上企业个数的40.7%。2014~2017年规上工业企业个数分别为30家、30家、28家和27家,四年以来,规上企业个数未能突破30家。1-9月我县没有新增规模以上的企业。当前停产企业经过整合后,徐闻聚丰食品有限公司和徐闻龙田新能源有限公司在10月和11月份分别能达产上规。
(二)房地产业高速发展与生活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存在不协调。从2016年末起,我县的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一直保持强劲增长,甚至有的月份累计增速同比超过4倍。随着海南实施自由贸易港和住房限购政策后,大批外地购房者纷沓而至徐闻购房,造成房源紧缺,房价大幅提升,加大本地人购房压力。虽然房地产快速发展给我县财政带来一笔可观收入,但购房者入住将增加城镇人口,生活基础设施配套投入少导致配套不足,人均资源将减小,面临人民生活质量降低,不协调发展现象更加突出,如:学校学位不足、医院床位紧缺、城市道路堵塞、城市公交拥挤等等。
(三)个别重点项目进展不快,纳入统计的新增开工重点项目少。颐乐园老年社区项目、中央商务区项目、海安渔港建设项目等重点项目进展不快。1~9月份新纳入统计名录库的开工项目才9个,其中工业项目开工2个。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仍然偏低。主要问题是:一是纳入规上企业数量少,并且经营效益差的企业占比重较大,2018年新增上规企业较少;二是我县限上法人企业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支撑和拉动,增长动力不足;三是规上商贸企业统计工作繁锁,企业负责人和个别企业统计人员对统计工作不够的重视。四是监管部门不及时共享信息和不形成共抓共治管理机制,监管企业不到位,导致企业的数据在不同部门的记录数据存在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