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徐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三五”时期(2016年至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从徐闻县情实际出发,科学制定徐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抢抓机遇促转型,上下同心谋跨越,实现徐闻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编制规划的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湛江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徐闻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及徐闻县“十二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

    编制规划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创新发展的原则。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深化政府自身改革,核心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创新能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互联网+”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二是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好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投资与消费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精神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三是坚持绿色发展的原则。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突出放大“生态、长寿”两大优势,紧扣生态为重的要求,完善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体制机制,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四是坚持开放发展的原则。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省市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借助我县“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品牌,借助水路连接粤、桂、琼三省及东南亚中东地区,陆路贯通大西南经济腹地的优势,主动融入环北部湾经济圈。利用口岸开放和港澳班轮航线开通的契机,充分利用东盟贸易政策对我县经济发展的优势,加强与港澳、泛珠三角、环北部湾及东盟等地区经济合作,扩大对外贸易,推动外贸持续稳定发展。五是坚持共享发展的原则。紧扣民生为本的要求,把改善民生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富民、惠民、安民上,真正落实到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上,实现我县全民脱贫。六是坚持承前启后的原则。“十二五”时期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十二五”规划对于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总结“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的基础上,建议“十三五”规划制定时综合考虑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的过渡性、平衡性和合理性。七是坚持地方特色的原则。抓住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结合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以及历史文化等,充分挖掘地方特色,避免规划的千篇一律,凸显地方特色。

 

第一篇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正确把握徐闻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状况,是科学规划徐闻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肯定成绩、找出不足,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对于科学制定和实施徐闻县“十三五”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

   

    “十二五”期间,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和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紧紧围绕建设海峡城市和广东省生态发展区的目标,全力驱动“旅游经济、低碳工业、现代农业、港口经济”四驾马车。把握总基调,适应新常态,突出放大“生态、长寿”两大优势,紧扣“党建为先,经济为要、生态为重、民生为本”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十二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真抓实干,努力拼搏,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十二五”是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的五年。“十二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78.96亿元到2015年的144.73亿元,年均增长7.7%;人均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11253元到2015年的20085元,年均增长7.2%;固定资产投资由2010年的15.17亿元到2015年的33.35亿元,年均增长1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0年的39.23亿元到2015年的70.07亿元,年均增长14.3%;工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33.99亿元到2015年的40.67亿元,年均增长6.5%;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由2010年的2.36亿元到2015年的4.47亿元,年均增长13.2%;进出口总额由2010年的3196万美元到2015年的7419万美元,年均增长18.3%。我县先后荣获“中国菠萝之乡”、“中国香蕉之乡”、“中国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县”、“中国绿色生态菠萝十强县”称号,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十二五”是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的五年。交通:“十二五”期间,投入11亿元,全县新(改)建公路818公里,其中新(改)建一级公路41公里,二级公路188公里,四级乡村公路589公里。投入1400万元建设西连镇大井、和安镇佳平和锦和镇东门下三个码头,候渡亭8座。开工建设徐闻港客滚装码头,规模为6个3000吨级客货滚装泊位,12个5000吨级客货滚装泊位,2个危险品货滚装泊位,预留6个10000吨泊位。完成村委会候车亭268个,投放80辆出租车60辆公交车营运,开通县中心客运站至实验中学等4条城区公交线路,建成城区候车亭51组、站点61个。完成县汽车运输总站新站的建设和搬迁。电力:“十二五”期间,共投资14.03亿元完成电网建设。其中,完成主网35千伏及以上电网工程、闻涛输变电工程、迈陈输变电工程、110千伏龙塘输变电工程、闻涛变电站#2主变扩建工程、新寮站第二台主变扩建工程、(洋前、勇士、角尾灯楼角、和安、前山)风电场接入系统、配网10千伏及以下配网工程;新建和改造10千伏线路425千米,低压线路1357千米,新建和改造低压台区277个,安装和更换配变382台,容量5.0万千伏安。通信信息:“十二五”期间,徐闻移动保持稳健发展势头,2015年运营收入突破2.5亿元,客户数达43.5万户。建设4G基站280个,移动基站340个,全县移动网络覆盖范围达99%,实现无缝隙覆盖,城区主街道区域和各集镇4G网络覆盖。信息化成果普惠于民,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广泛应用。全县固定电话用户4.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1.3万户,宽带用户6.27万户,光纤总长8826皮长公里,基站678个。城区信息化普及应用,开展“平安徐闻”工程建设,全县部署新建高清治安视频监控点360个、视频监控中心21个、高清治安卡口系统和高清电子警察系统各6个。实现网络平台监管全县网吧,持证网吧、卡拉OK厅业主基本做到规范经营。建成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大楼。

    “十二五”是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五年。“十二五”期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取得显著成绩。人民生活: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的6823元到2015年的12408元,年均增长12.7%;2015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2015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63.5万人,参保率达10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数由2010年的5.01‰以内到2015年的7‰以内;城乡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教育:我县先后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全国教育改革示范县”、“广东省教育强县”、“广东省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先进单位”、高考一本上线连续三年保持高增长,我县高考综合评价在全市排名连续三年第一。湛江市高考、中考先进单位。推进免试就近入学招生体制和“贵生课堂”教学改革,改设徐闻三中、四中、五中,优化城区学校布局,特殊教育学校竣工并投入使用。宣传文化体育:扎实开展宣传文化体育工作,落实文化消费补贴,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丰富和活跃群众文体生活,2015年我县被确定为湛江市唯一一个“广东省宣传文化系统基层调研工作联系点”,我县报送的送文化下乡经验材料《“五送”下基层 让文化之花开遍乡村大地》是湛江市唯一一个向省提供的宣传工作案例。完善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先后建成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的体育中心全民健身广场和2.4万平方米的体育馆,承办广东省第十四届运动会手球、武术散打比赛,我县2名运动员荣获拳击和跆拳道冠军。乡镇文化站综合楼、198个行政村“五有”文化室、农民健身工程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渔船通”工程覆盖率达100%。完成全县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和可移动文物普查,发现100公里自新石器时代起不同朝代的历史文化带,清理南山凸岭仔汉墓,抢救清理汉代文物40多件。完成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史迹调查资料申报工作,编著《大汉徐闻两千年》一书。“藤牌功帮舞”、“屯兵舞”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桥头盘古诞信俗、水尾妈祖信俗、西门“上公坡”、“青桐村穿镰功传统技艺”、徐城“八宝饭”被列为湛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雷剧传承成绩突出,雷剧“雨仔落泱泱”在羊城获大奖,雷剧团获中宣部等多个部门联合颁发的全国服务农村基层先进单位称号。资源环境:“十二五”期间,依法审核并上报省政府审批各类建设用地63个批次,涉及项目用地56宗,总用地面积232.3公顷,有效遏制和打击违法违规用地,高效通过卫片督察验收,实现“零约谈”、“零问责”。积极利用社会资金进行园地山坡地开发,补充耕地20万亩,投资3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不动产登记工作被市确定为试点县,颁发粤西首本不动产权登记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城镇村建设,我县被评为首个生态文明城,曲界、海安、下桥、锦和、下洋、和安、角尾等乡镇被评为市生态文明镇,下洋仔、龙门、菠萝园等283条村庄被评为市生态文明先进村,包宅村被评为全国“美德在农家”示范村,广安村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先进单位”。期末全县开展生态文明村建设自然村638条,占自然村总数的51%,投入资金8.6亿元,修通镇通村、村村通道路2250公里。开展农村治理工作,建成垃圾运转站15个,相应配套高臂车15辆,移动压缩箱30个,大部分农村建成垃圾收集池,农村脏乱差得到较大改变,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100%。加大对县城“六乱”整治力度,规范城镇农贸市场管理,优化全县社区、小区服务,拓宽绿化覆盖面积,不断提高道路硬底化、绿化和亮化水平;清理水源河道,提高水质,大力推动自来水及清洁能源使用的普及率。各创建村全部建成垃圾收集点并投入使用,进一步加强人畜分离、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休闲场地、小公园的建设。城、镇、村容貌和群众的幸福感有很大的提升。医药卫生:积极实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完善基本药物基层配备使用政策,全面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基药使用率100%。扎实推进医疗服务管理县乡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实现了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群众“三赢”目标,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中医院、第二人民医院、慢病站综合住院楼、妇幼保健院新院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医疗保健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我县医疗综合服务能力跃居全省县级第31位,县域住院率达到85.5%。积极开展中医药建设工作,乡镇卫生院全面恢复中医科、建设中医馆,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我县被评为“广东省中医药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初步建成了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卫生应急体系,全县人均服务经费达40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82%,规范化电子建档率74%,15岁以下儿童补种乙肝疫苗完成率95%,孕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三病检测率87.5%,麻疹、登革热、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高发疫情有效控制,从2015年10月20日起已消除疟疾,孕产妇死亡率为零,婴儿死亡率为3.60‰。爱国卫生工作成效显著,全县卫生户厕普及率81.5%,自来水普及率达89.6%、安全卫生水普及率100%,135条村庄被评为省市级卫生村,7个乡镇被评为省市卫生镇。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和卫生监督全面履行。人口与计划生育:人口计生任务指标圆满完成,2015年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2.80‰,自然增长率为7.49‰,政策生育率为92.54%。连续四年被评为计划生育先进单位,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社会保障:民政工作成效显著。低保、五保生活保障不断提高,低保金由2021万元增加到5186万元,五保金每人每月由150元增加到525元,省民政厅对该项工作给予肯定。救灾工作成绩突出,第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和强台风“海鸥”造成全县经济损失共129.2亿元,受灾人口共37.57万人,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共5.3万人,投入救灾款共4632万元,其中县追加预算救灾资金1000万元,社会捐赠救灾款598万元及大批物资,安置和救助困难群众20万多人次,帮助全倒户658户重建家园。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两度荣获省级模范县命名,取得“四连冠”。五年发放抚恤金9540万元、优待金1378万元。安置退役士兵31名,重点对象安置率达100%。基层政权建设不断加强,完成全县173个村委会和25个社区换届选举工作。创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村试点工作, 6个试点村建成并通过市考核。殡葬力度不断提高,全县自然火化率达95%,建成公益性骨灰生态墓园68座,10座正在建设中,推进300亩经营性公墓场建设。落实高龄老人津贴政策,百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600元,基本医疗保健实行全免费,90-99周岁老人每人每月200元,优抚、低保、五保80-89周岁老人每人每月100元。创建第二届“中国长寿之乡”工作成效显著,2014年徐闻县获得“中国长寿之乡”称号。扶贫: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全县贫困村委会73个,村内贫困户7390户34752人。五年累计投入帮扶资金5.73亿元,贫困户和贫困人口脱贫率分别为100%。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全省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45%以上,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每村达到5万元以上,全县贫困村贫困户实现100%稳定脱贫。茅草房改造工作进展顺利。我县有唯一住人茅草房5389户,其中全倒户658户、未损茅草房户4731户,全倒户在2015年春节前已搬入新居。未损茅草房户已动工4411户,动工率93%,竣工3870户,竣工率82%,共发放补助资金1.6亿元。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总任务数为7805户,全部完成改造任务。完成保障性住房1294套,回购90套经济适用房转为公租房,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任务。

    “十二五”是服务环境、法制环境、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五年。“十二五”期间,机关效率效能建设得到提升,县行政服务中心建成使用,开展城乡卫生整治、经济发展环境大整治。电子政务建设取得新成效。建成政府门户网站群,政府网站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模块建设工作取得良好进展,及时公开“三公经费”等9项重点领域信息;对接湛江市“会务通”和电子公文交换系统,每年接受湛江市下达的公文多达1000余件;完成政府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创建工作,及时发布政府动态信息;建成县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全县共33个行政审批部门200多项审批事项纳入电子监察范围,实现对审批事项的实时在线监控。农村信息化建设逐步推进。建成县级信息化培训中心1个、198个行政村信息化体验站(含居委会)信息化覆盖率达100%;建成县农业信息网,广泛应用“农信通”系统,利用手机短信将农业信息服务直接延伸到农民手中;开通“村务e路通”信息发布平台,把全县198个村(居)务公开的内容事项与党务公开、财务公开一并纳入该平台。创新行政复议机制,开展复议试点工作,建立行政调解机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严把规范性文件质量关,确保政府规制统一。五年审查规范性文件102件,上报市备案47件,审核涉法非规范性文件433件。加强案卷规范化管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评查36个执法部门行政执法案卷共1886宗。大力营造和谐、平安的良好社会氛围。全县现有县级森林公园11个,镇级森林公园5个,生态林6.9万亩,商品林48.7万亩,森林覆盖率26.23%,活立木总蓄积量413.8万立方米。完成县污水处理厂及管网配套工程,4间糖厂、1间橡胶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间酒精厂废液治理,4个猪场废水处理设施,淘汰五里水泥厂立窑生产线,关停鸿中纸厂。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由2011年的1075吨到2015年的900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由2011年的78%到2015年的95%,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由2011年的84%到2015年的96%;2015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78%,单位总值能源消耗累计下降3.2%。目前我县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Ⅱ级标准,地面水体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I级标准。

    “十二五”是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工作的五年。“十二五”期间,完成大部制改革试点工作任务,改革后全县综合设置党政工作部门28个,其中党委工作部门6个,政府工作部门22个,机构精简幅度约25%。整合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监管职能,撤销县物价局,重新设置县发展和改革局,撤销县卫生局、县计划生育局,重新设置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并独立组建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整合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职责,撤销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组建县市场监管局。稳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有关要求,在投资、社会事业、非行政许可审批领域加强清理,对全县37个相关部门行政审批事项400项审核梳理,明确保留行政审批事项278项,非行政许可的行政审批事项122项,取消许可事项88项,转移12项,下放9项,出台全县行政审批事项通用目录,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清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中介组织的关系。加快推进社会事业体制改革。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意见>的通知》精神,已完成分类机构322个,改革进度完成48%。创新编制管理工作,根据李克强总理提出的本届政府任期内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要求,加大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加强实名制数据平台的上下连通、衔接,落实减编控编举措。基本完成公车改革工作,保留公务用车312部,封存车辆137部。

 

 

第二章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

 

    “十二五”期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总体较好,但与全省尤其是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不小,难点不少,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正确认识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并且从徐闻实际出发制定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对策措施,是编制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基础差、底子薄、经济总量小,竞争力不强,一些主要经济指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缺少支柱产业支撑,经济增速不够快,产业结构不合理,财政收支压力较大;项目建设用地指标有限,重点项目推进难度大;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干部群众的思想解放、观念更新还比较滞后,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及落实国家政策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第二篇 “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第一章 “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经济运行质量优化,社会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徐闻县情出发,准确把握未来五年国内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态势,继往开来,乘势而上,全面推进建设新徐闻的历史进程。

    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实体经济的复苏之路仍然十分曲折和艰难,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突出面临着增速的换挡期、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等“三期叠加”,呈现出在新常态下的一系列特点,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它不再是依靠原有要素低成本优势、依赖规模扩张外延发展的机遇,而是通过提升教育和人力资本素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机遇;不再是单纯依靠扩大出口、吸引外资加快发展的机遇,而是扩大内需、实现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的机遇。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重要性明显提高,消费在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增强。随着绿色低碳型新常态的确立,传统资源型经济的空间进一步压缩,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我国与外部世界交流互动的广度、深度、频度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上升,区域间经济合作向纵深推进。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改革的红利逐步显现,将成为支撑新一轮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本县经济环境。省委省政府对湛江发展高度重视,大力实施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城市扩容提质作出重点部署,胡春华书记明确要求湛江成为环北部湾中心城市,要求进一步明确滨海旅游定位,打造中国南方冬休度假基地,为徐闻加快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我县地处祖国大陆最南端,水路连接粤、桂、琼三省及东南亚中东地区,陆路贯通大西南经济腹地,基础设施较为完备,农业发展基础良好,环境质量优良,民风纯朴友善,物产丰富,依托生态、长寿和“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品牌优势,对于融入环北部湾经济圈,利用东盟贸易政策发展,加快二、三产业转型跨越发展提供良好的现实条件。

 

第二章 “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

 

    明确“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定位,关系到徐闻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制定切实反映广大人民群众意愿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对于推动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抓住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新机遇,把握新形势,适应新常态,落实新政策,制定新思路。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突出放大“生态、长寿”两大优势,紧扣“党建为先、经济为要、生态为重、民生为本”主题,全力以赴做强农业、做大工业、做活流通、做美城乡、做旺旅游,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大力加快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步伐,力争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发展目标。“十三五”时期,将致力建立一个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生态环境更加优化,基本公共服务健全,人民生活明显改善,重点围绕经济发展、优化结构、基础设施、扩容提质、社会民生、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我县发展目标。经济发展。经济总量明显壮大,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初步考虑全县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2%,到2020年达280亿元,力争实现经济总量翻一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递增12%,到2020年达7.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22%,到2020年达90亿元。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驱动作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拉动经济增长的需求结构、带动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驱动经济增长的要素投入结构更趋合理,二、三产业的比重明显提高,三大产业比例从2015年的46.8:9.6:43.6发展为35:15:50。社会事业。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生产总值增速同步,加大财政对民生事业投入,民生支出不低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提高政府保障能力,建立健全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缩小城乡区域间人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差距。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消除贫困,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建设。加快城镇扩容提质步伐,围绕加快发展新型城镇化,提出到2020年县城区(含开发区)面积发展达3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到3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7.5%。生态文明。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提出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PM2.5、城市绿地、耕地保有量、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等指标,主要生态文明指标列为约束性指标。大力发展珍贵树种,加大沿海沙岸防护林带的建设,逐步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依法治县。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要求,推进《关于全面创建平安徐闻的实施意见》十年规划落实,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和新突破。

 

第三章  壮大经济综合实力,推进跨越式发展

 

    “十三五”时期,将致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经济总量明显壮大,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全县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2%,到2020年达280亿元,力争实现经济总量翻一番。

 

第一节  推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十三五”期间,坚持做强农业的思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在三大产业中的占比为3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0亿元,年均增长6%。

    种植业。加快土地确权办证,促进土地向专业户和农业企业流转,实现种植业规模化,管理企业化,“十三五”期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180万亩,总产量360万吨,总产值91万元。其中粮食面积55万亩 (水稻  26万亩、玉米24万亩、番薯5万亩) ,花生面积8.5万亩,蔬菜面积40万亩,甘蔗面积30万亩,香蕉面积19万亩,菠萝面积90万亩。

    林业。全县有林面积56.32万亩以上,生态公益林面积7.02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26.4%以上,森林蓄积量466.95万m³以上,森林碳储量911万吨以上。严格执行年度森林采伐限额,年均森林采伐限额指标控制在6万m³以内。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和预测预报,林业有害生物的成灾率、无公害防治率、预测准确率及种苗产地检疫率不突破省、市下达的指标。加强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较完善的森林防火阻隔体系,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下。大力营建森林碳汇林,面积1.95万亩以上。实施城乡绿化工程,新增县级森林公园1个、镇级森林公园4个、湿地公园1个,建设43个美丽乡村,其中城郊型3个,农村型40个。大力创建生态文明城镇村,县城、乡镇建成区覆盖率分别达到38%、36%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10平方米、8平方米以上,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国道省道绿化率达95%以上,地方道路绿化率达85%以上。

    畜牧业。到“十三五”期末,生猪、牛、羊、家禽的饲养量基本实现42万头、7.7万头、10万只、460万羽的目标,其中出栏分别达到24万头、1.9万头、6.9万只、310万羽,肉类总产量达3万吨。逐步形成以海鸥、五一畜牧公司猪场为龙头,在下桥、曲界、龙塘镇发展生猪标准化生产示范场的建设,提升我县生猪标准化生产率达80%以上。以正茂和牛有限公司为龙头,加快对肉牛的杂交改良,繁育杂交肉牛,逐步形成以基础母牛资源、秸秆资源丰富的南山、下桥、迈陈、西连等乡镇的肉牛产区和肉牛杂交改良,鼓励、扶持正茂和牛有限公司申报优质、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认证,争创优质品牌。以徐闻黑山羊地理标志性产品的龙塘、城北、南山、迈陈、西连五个乡镇为重点,攻克山羊圈养难关,逐步形成山羊生产基地。以龙塘、曲界、下桥等林地丰富的乡镇为重点,引导土杂鸡养殖场的规范发展。在锦和、前山、曲界等乡镇建设肉鹅养殖基地。

    海洋渔业。推进渔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构建养殖、捕捞、加工和休闲渔业等结构合理的产业体系,实现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转变。推动养殖健康发展,力争建成水产产业园区、深水网箱产业园区,南珠产业园区,海参产业园区,进一步稳定对虾和珍珠两大支柱产业发展的同时,扩大海水网箱养殖规模。建设一批无公害养殖基地和水产品出口原科基地,形成优势水产品产业带,以深水网箱、工厂化养殖、池塘育珠和虾塘改造为切入点,促进传统水产养殖向现代工业化养殖的转变,建设岸华国家级珍珠贝良种场,把前山镇、下洋镇打造为“广东海洋水产种苗产业发展园区”。科学发展捕捞业,加快推进渔船更新改造,大力发展中、深海及远洋渔业,争取将建造大功率远洋捕捞渔船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予以扶持,力争建造一批大功率钢质远洋捕捞渔船。推动水产品加工流通业的发展,重点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提升水产品质量和品位,强化水产品质量认证,提高加工业的增加值。利用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辐射作用,加快水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步伐,积极促进农渔民合作经济组织机构的作用,实现水产品市场由数量发展向内强素质、提升功能的转变。稳步推进休闲渔业发展,今后五年,将充分发挥滨海旅游业的发展优势,在三墩旅游区、角尾省级人工鱼礁区、国家级珊瑚保护区等地规划建设一批有特色、有规模的休闲渔业基地、积极开展海上垂钓业。

    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农业标准化、信息化、品牌化、产业化、国际化,丰富现代农业的内涵,全面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把种养加工与一、二、三产业紧密联系起来朝着科学化、商品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发展现代种植业,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为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提供支撑。做细做实规划编制,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逐年建设、有序推进。一是逐步建成北部湾现代农业国际化区域合作示范区。围绕提升农业全产业链竞争力的需求,综合考虑我县现代农业产业建设要素的配置与优化,按照国际上通用的现代农业标准来组织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实现与国内国外的优势互补。二是逐步建成雷州半岛现代农业产业核心区。应用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业科技在产业发展中的贡献率,将粮食、蔬菜、特色林果和畜牧四大主导产业作为优先支持的重点领域,推进菠萝、香蕉、甜玉米、北运蔬菜、良姜、肉羊、杂交和牛生产及加工与流通体系建设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三是打造粤西地区现代农业振兴的品牌带动区。强化品牌对全县农业发展引领提升作用,加快将全县特色农业优势转化为品牌竞争优势,率先将我县打造成为粤西地区品牌农业发展的集聚区。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发展以辣木为主导的生产基地建设。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农民进行规范化生产基地的建设,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四是打造全国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基地。打造两个类型的循环农业模式,形成独具特色的全国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基地。采用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用现代高科技的作物桔杆饲料化技术,把难以保存及利用的残次蔬菜、甜玉米桔杆、菠萝叶片、甘蔗尾梢等加工处理,形成饲料、有机肥料的循环农业模式。将水产养殖的副产品二次加工处理生产饲料添加剂用于养殖业,生产虾肽系列的有机生物肥用于种植业及板结酸化土壤及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改良,开发、引进、推广循环型农业关键技术,建立循环型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构建新型循环农业模式,减少化肥使用率,加强农资供应服务和监管,抓紧建设农资物流中心、中国南方(徐闻)现代农业科技展示中心。

    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供销合作社、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提高其规模化水平,激活发展内生动力,推动特色产业与现代加工业、物流业、生态观光业的有机结合,解决农户分散经营与市场衔接的问题,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采取土地、资金、技术等入股的形式,实现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发展农产品流通服务,加快建设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提高农民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稳定和提高农民收入。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督。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加强动植物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实行生产全程监管,确保消费者吃得放心。提高动植物病虫灾害有效预防和农产品卫生安全监控能力,坚决杜绝“瘦肉精”等违禁药品,严控高毒有机磷农药使用、工业“三废”污染和农业污染;建立完善动物防疫长效机制,严格执行防疫操作规程,确保禽流感、口蹄疫、猪蓝耳病免疫密度达100%,狂犬病等重大病种的免疫率达90%以上。全面实行兽药GSP制度,实施农药、兽药质量控制和残留检测系统建设工程,完善县、乡二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和兽药监测室。

 

专栏1:“十三五”时期现代农业项目

项目13个累计总投资13.77亿元:分别是:1.徐闻菩善堂辣木种植项目;2.徐闻粮食储备库;3.省二级现代渔港(外罗港)项目;4.省三级现代渔港(角尾)项目;5.省三级现代渔港(水尾)项目;6.徐闻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7. 徐闻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8.徐闻海洋渔业产业发展基地;9.徐闻现代农业展示中心;10.徐闻甫金农业科技项目;11.徐闻生态健康对虾养殖基地;12.徐闻海马海参珍珠多元化生态高效养殖基地。

 

第二节  补齐工业经济短板

   

    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以园区建设为重点,以增加税源为导向,以项目落实为抓手,致力做大工业”、的发展战略,坚持“做大工业”的思路。加快园区建设,大力招商引资,创新服务方式,发展生态工业,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十三五”时期,全县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23%,到2020年达35亿元,在GDP中的比例提高近5.4个百分点。

    办好生态工业集聚区。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类配套功能,优化投资环境。组建招商团队,开展工业招商活动,侧重高技术、高成长、高税收、用地少、污染少、耗能少的项目,引进更多实力雄厚企业到园区落户。谋划储备一大批项目,形成优势产业集群,为形成新的投资增量提供强有力支撑,打造高水平的现代化工业新区。确保每年入园工业项目5个以上,新增工业项目10个以上,加快推进菠萝世家、亚太茧丝、丰硒良姜、华汗水溶肥科技等项目建设。发展循环型工业。按照循环经济要求规划产业园区,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构筑链接循环的产业体系。新进建项目必须坚持节能、环保、可循环、低碳、清洁生产的标准。

    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业。推动中小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引导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发展优质安全食品和绿色食品加工业。发挥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推进农产品转化增值。应用现代生化技术,开发菠萝、芦荟、香蕉、对虾、罗非鲫、马友为主的农海产品精深加工。发展冷冻猪牛羊鲜肉,以及精制花生食用油、果蔬制品、速冻食品等深加工。重点扶植  家有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促使其尽快扩大规模,实现产品多样化、系列化、品牌化。提高农海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断拉长产业链,促进农海产品加工业以规模速度型和质量效益型快速发展。

    支持发展能源工业。到“十三五”期末,加快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京能火电项目落地;完成总装机容量75万千瓦的风力发电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华电新能源黄塘、中电投凤山、粤电曲界、粤电石板岭、华电国际华海、华电国际东方红、华润福来、华电新能源学田、华电国际五一、粤电外罗等风电项目;完成总装机容量26万千瓦的京能光伏、鲤鱼潭水库光伏、中广核峙头村光伏、南山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日处理量为50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专栏2:“十三五”时期工业项目

生态工业集聚区项目共5个累计总投资4.46亿元。分别为:1.徐闻县生态工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工程;2.徐闻县丰硒良姜精深加工项目;3.徐闻县菠萝世家项目;4.徐闻县亚太茧丝项目;5.华汗农业水溶肥科技项目。

能源项目共16个累计总投资189亿元。分别为:1.华电新能源黄塘风电场;2.中电投凤山风电场;3.粤电曲界风电场;4.粤电石板岭风电场;5.华电国际华海风电场;6.华电国际东方红风电场;7.华润福来风电场;8.华电新能源学田风电场;9.华电国际五一风电场;10.粤电外罗海上风电场;11.京能光伏;12.鲤鱼潭水库光伏;13.中广核峙光伏;14.南山渔光互补光伏;15.京能火电;16.徐闻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17.晶科电力龙塘光伏发电项目。

 

第三节 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带动全县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扩大就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振兴和发展旅游、物流、商贸、文化等产业,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40亿元,年均增长15%。

    旅游产业。坚持做旺旅游的思路,开辟产业增长极。立足徐闻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和琼州海峡北岸的区位优势和热带的生态优势,结合农业优势及潜在的海洋和海峡优势,充分借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国家战略和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路战略契机,坚持海陆观光、农渔休闲体验与长寿养生度假旅游一体化的发展方向,以建设中国大陆南极村、白沙湾旅游区、大汉三墩旅游区、菠萝的海乡村旅游区等旅游景区为中心,以旅游产品开发和品牌培育为支撑,发展旅游经济,培育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形象,初步建成旅游基础设施较好,旅游要素配置较全、集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旅游、海洋海峡旅游和养生休闲旅游于一体的中国南方冬休旅游县。一是完善提升规划。坚持策划规划先行,突出徐闻旅游特色和找准定位,进一步完善提升《徐闻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生态养生,长寿健康产业以及热带滨海风情旅游作为旅游发展的导向,编制《中国大陆南极村规划》、《徐闻县乡村旅游策划设计》、《中国大陆最南端旅游开发策划设计》、《白沙湾旅游度假村详细性控制规划》。二是打造琼州海峡北岸旅游度假带。整合海峡北岸拥有中国最早的海上丝路始发港、国家级珊瑚礁自然保护区、中国大陆最南端灯楼角等唯一性资源,加快中国大陆南极村、南端度假村旅游区和南极珊瑚生态旅游区建设,树立徐闻旅游鲜明的个性,形成与海峡南岸海口市相对应的海峡旅游新城形象,成为广东省热带滨海休闲养生旅游的新亮点,成为湛江——东盟旅游走廊不可或缺的重要节点。与海南国际旅游岛一起,倡导海峡旅游,加快海峡两岸航运及其他便捷交通的建设,使琼州海峡成为连接国际旅游岛和雷州半岛的旅游目的地。三是创建中国热带休闲农业(渔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发达的生态农业、多样化的海洋渔业生态文明城镇村体系,按照《农业部及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的意见》,把徐闻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中国热带休闲农业(渔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实施“美丽乡村”旅游工程。深度挖掘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创意的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大力发展民宿、农家旅舍,鼓励建设避寒旅游主题酒店和特色客栈。鼓励开发乡村特色农产品。扩宽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业务培训范围,提高业务技能和素质。建设农业休闲体验园。选择大型农业种植园,利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投入,在保留田园自然形态的基础上,对农田、农作物和道路等进行规划整理,设计符合审美和休闲的自然田园景观、主题建筑小品、农事体验场所和游乐休憩设施,让游客采摘水果、钓鱼、种菜、野餐、学习园艺,打造徐闻农业休闲体验园,展现徐闻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之美。四是大力宣传推介,销售旅游“独品”。坚持政府主导型宣传促销。发挥政府强有力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各个部门以及民间力量、社会团体等的积极性,合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开发、宣传促销,不断扩大徐闻的社会影响度和美誉度。

    商贸物流产业。坚持做活流通的思路。以徐闻口岸开放为依托,以“三地七方”合作为推力,不断优化一站式通关服务。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南山临港物流贸易区。以徐闻港建成为契机,在南山沿海一带规划1至2万亩作为临港物流贸易区。优先整合和利用现有物流资源,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衔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拓展新领域,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子商务新业态,拓展现代物流业新模式,培育新热点,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突出商贸、旅游和房地产等传统优势服务业的改造提升,以及与改善民生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社区服务和家庭服务业的协调发展。重点放在服务设施、农产品生产加工、生活设施(医院、学校、住宅)的建设。积极发展与之配套的包装服务业、住宿餐饮服务业、车辆维修服务业、交通管理服务等传统服务业和信息服务、第三方物流、税收服务、通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发展新型消费业态,大力发展服务性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创业机会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的主线。突出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教育、商务会展和批发分销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加快发展。以邮政事业信息化和邮政服务多样化为发展方向,结合城乡建设的推进步伐,完善和优化城区、乡镇、农村邮政网点,实行邮政规划与城乡规划的紧密衔接,合理布局设置邮政局所及相关设施,推进城乡全面覆盖、优质高效的邮政服务。“十三五”期间,全县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到2020年达136亿元,基本形成与产业优化和消费升级相适应的服务业内部结构。

    金融产业。编制“十三五”金融发展专项规划,进一步优化金融环境,有序拓展金融服务业,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围绕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绿色经济、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建设,积极发展政策性农房、农业保险体系,加快我县银行信贷投放和金融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我县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文化体育产业。弘扬中华文化,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尽快落实县文化馆、图书馆、传承雷剧中心等建设工程,力争在2017年投入使用。完善充实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和村级文化室的内容、设施,提高服务水平,争取在5年内全部入级达标。引导全民健身运动向更高更新层次发展。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历史文化遗产。继续打造徐闻历史文化品牌,做好湛江市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基础工作,争取南山镇二桥南湾后村高台汉代遗址和华丰岭汉墓群申报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弘扬汤显祖贵生文化,举办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大型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做好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挖掘、保护和传承工作。完成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广府会馆”的维修工程。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申办2016年全国手球锦标赛和2017年市运会比赛项目。到202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5平方米,培育一批体育产业,建成1个以上体育产业基地,1个以上体育旅游体育示范基地。

 

专栏3:“十三五”时期现代服务业项目

项目共25个累计总投资160.21亿元。分别为:1.中国大陆南极村旅游项目;2.徐闻县新新阳光海岸;3.徐闻县白沙湾旅游度假村;4.徐闻县南极珊瑚礁生态旅游区;5.徐闻县南端度假村;6.徐闻港物流园区;7.徐闻东盟贸易电子交易所;8.徐闻东盟贸易展销馆;9.徐闻现代仓储物流体系;徐闻(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平台;10.徐闻东盟加工贸易区;11.迈陈上村物流集贸基地;12.迈陈镇商业街;13.迈陈旧糖厂“三旧”开发;14.解放海南岛渡海作战零散烈士纪念设施;15.徐闻县经营性公墓项目;16.徐闻县产权交易信息平台;17.徐闻县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专线项目;18.徐闻县教育网络云平台专线项目;19.徐闻县传输网光缆项目;20.徐闻县家庭宽带光纤接入项目;21.徐闻县无线网项目;22.徐闻县传输网管道项目;23.徐闻县联通网络基础设施项目。24.徐闻千兆光纤宽带网络项目;25徐闻4G网络项目。

 

第四节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保持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和“走出去”稳步健康有效增长。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引导外资参与传统制造业改造和提升。加快实施科技兴贸和品牌带动战略,促进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协调发展,优化出口结构,努力扩大出口。“十三五”期间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6%,到2020年达9930万美元,实际使用外商投资年均增长20%,到2020年达660万美元。争取新批项目5个,着重推进华润福来风电等项目,由投资者以境外合法获得的人民币认缴,分期缴付。口岸开放后,已有9家企业在我县进行外贸经营权备案登记,这些企业今后将是我县外贸进出口的一大亮点,五年内力争壮大到35家。

    打造东盟贸易合作区。依托港口优势及区位优势,主动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及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推进与东盟的产业合作,搭建贸易促进平台,积极开展对东盟贸易,着力打造中国东盟(海安)贸易港和我省对东盟经济文化合作的桥头堡,通过贸易带动产业发展并着力建设贸易加工区及文化交流区。打造海上丝绸始发港。积极开发与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为主题的特色旅游线路,推动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重要城市建立国际友城,加强贸易和人文交流合作。

 

第四章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动社会转型进步

 

    “十三五”时期,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城乡一体化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8230元,年均递增8%;基本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机制,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第一节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按照“做美城乡”思路,围绕把建设海峡城市的目标,突出空间布局,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中心,提高集聚和辐射功能,逐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加强县域整体规划布局,坚持以规划为纲,统筹安排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工作,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促进城乡联动发展。强化空间一体化,切实有效地解决村镇分布散、产业集聚度低、农业集约发展滞后的问题,努力构筑层次清晰、功能明确、布局合理、发展联动、设施共享的城乡发展空间形态。抓紧建设城南大道,发挥县城中心城区的集聚辐射作用。进一步密切垦地合作,鼓励农垦企业通过土地托管,代耕代种代收、股份合作等方式,与农户形成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加快推进城镇与农垦农场在规划布局、产业体系、基础设施、城镇建设、公共事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逐步形成区域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不断推动城镇化发展和农垦发展一体化,实现互利共赢。

    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初步预算投入资金6.5亿元,用于完成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购置其他设施设施图书和教育学历提升工作,师资培训,学校内涵建设。计划投入10亿元打造教育城,投入9500万元在城区和开发区新建2所小学和1所公办幼儿园,每所小学可容纳36个教学班1600人。加强卫生强县建设,进一步加强医疗设施、人才队伍和疾病预防控制、医疗应急体系建设,创建三级标准县人民医院和疗养中心,逐步加大社区卫生服务和村级卫生服务投入。加强计划生育设施建设,优化计生服务,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网络健全、功能完善、监督管理规范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医疗卫生均等化,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战略,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三级监管网络,构建覆盖全过程的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加快发展科技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建立覆盖城乡的文化服务体系,传承文化,加快推进“两馆一团一中心”建设。健全完善城乡劳动就业服务体系,为城乡社会劳动者提供统一的、多渠道就业服务,努力扩大城乡就业;落实五保户供养和大病救助政策,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标准和覆盖面,形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特别是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项目,保障城乡居民的安居问题。实现“人人有保障”的目标;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体制,力求在户籍管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及土地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上实现突破,建立上合国家政策、下合农村实际、科学规范的社会管理制度。

 

专栏4:“十三五”时期社会事业项目

项目共14个累计总投资14.47亿元。分别为:1.徐闻教育城;2.徐闻乡镇卫生院医疗废物及污水处理工程;3.徐闻精神病医院;4.徐闻城北卫生院;5.徐城街道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徐闻县人民医院综合楼;7.徐闻县广府会馆维修;8.徐闻县“两馆一团一中心”项目(文化馆、图书馆、雷剧团、青少年活动中心);9.徐闻县全民健身综合馆;10.徐闻县粮食集团公司公租房项目;11.锦和、龙塘、和安卫生院公租房项目;12.徐闻县商业储运服务公司棚户区改造项目;13.徐闻县联通综合大楼;14.和安(茅园、坑仔、水头岭)开发;15.海安开发区市场。

 

第二节 推进县城扩容提质

 

    加快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修编工作,按照县城发展思路为南移北拓,三地同城思路,到“十三五”期末,我县城区(含开发区)发展到3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30万人,把我县建成一个中等规模的海峡城市。    

    拓展城区空间。一是全力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县城与海安两地建设单薄,城市骨架不够丰满,把开发区做为扩容提质的主战场,整合开发区9.2平方公里土地,重新调整海安工业园功能规划,突出开发区商贸流通功能,发展成为海峡城市的新城区,完善市政配套设施,建成一间小学和一间农贸市场。二是加快城南大道片区建设。该片区定位承北启南,带动徐闻县城南部发展的城市主轴,体现以商务办公、生态居住为主线的“城南脊梁,城市纽带”。城南大道东接外西线西接进港大道,全长约6100米,规划用地350公顷;加快红旗三路建设,架起与南接城南大道链接,全长1326米。加快进港大道建设工作。架接湛徐高速徐城出口、徐闻港桥梁,全长16.7公里,计划在道路两侧各控制100米为建设用地。三是加快响水潭片区建设。计划投资11.6亿元,规划总用地面积269.96公顷,架起东临龙塘镇,西接徐海路,南邻海安镇,北靠下埚村链接,力争建成基础设施完备,布局合理、环境景观优美的现代化新型城市商住片区,打造城市居民休闲场所,提升幸福指数。四是打造县城“三纵四横”交通系统工程,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交通路网。三纵:指进港大道、红旗大道、徐闻大道至徐海大道。进港大道:北与湛徐高速出口相接,南至火车轮渡码头,规划以过境和货运交通为主,是联系徐城、南山组团和徐闻生态工业园组团的主要交通通道。红旗大道:由国道207徐城段及红旗路组成,其中红旗路规划与环半岛公路相接,直达南山组团,是联系徐城和南山组团的生活性道路。徐闻大道至徐海大道:规划闻达路、徐闻大道、徐海大道组成,与国道207相接,自北向南依次连接徐闻生态工业集聚区组团、徐城组团、海安组团,承担区域性交通功能。梅溪大道:规划北起外西线,南与雷州半岛环岛一级公路徐闻启动段相接,主要承担区域性交通功能。四横:指东方路、德新路、城南大道、雷州半岛环岛一级公路徐闻启动段五条东西向主干道。东方路:位于徐城中部,与现有外西线相连,是城区与曲界、迈陈等东西部乡镇联系的主要通道之一,规划为生活性交通干道。德新路:位于徐城中部,西接民主一路,东接外西线,是徐城组团的生活交通干道。城南大道:位于徐城组团南部,规划为国道改线的组成部分,是城区与东西部乡镇联系的主要交通性道路。五里大道:位于海安组团北部,西接进港大道,东连梅溪大道,以货运交通为主。雷州半岛环岛一级公路徐闻启动段:由东向西串连起南山组团、海安组团和青安休闲度假湾区组团,建成后将是徐闻主要的对外交通通道之一。

    完善市政配套。一是推进“三旧”改造。推进文化馆片区、中央商务广场、天润清华园、丽景新城二期、附城粮所片区等三旧改造项目,提升城市品位。二是全面提高城区市政建设力度。强化公共交通建设,结合城乡综合交通功能的强化,积极构建全县域公共交通网络,逐步提高覆盖城乡、方便出行的公共交通线路密度。根据城区人口密集度、商业密集度等,规划建设大、中、小型各类停车场,适应轿车普及的要求。实施天然气利用建设工程,逐步实施天然气加气站建设工程,逐步构建和扩大天然气管线网络覆盖率,确保县城天然气使用率85%。三是全面推进五城同创工作。推进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建设,加快垃圾无害化处理步伐,垃圾无害化率达到85%以上;城区道路清扫保洁率达到100%。推进大水桥至海安响水潭带状湿地公园建设,该片区长约6.5公里,计划在排洪渠两侧及眼线规划控制3500亩用地,同时实施S376线改线工程;加快人民公园改造,改造后占地9.5万平方米;在公园北侧至大水桥片规划一个1500亩森林公园,增加城市绿肺;规划建设占地90亩南门塘公园。加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特需设施的配套和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为特殊群体提供日常出行和工作等方面的公共设施保障。完善城区给排水系统。加快建设大水桥水厂3万吨/日的供水工程,继续完善供水管网,改善周边的自来水饮用条件。同时,结合供水公司迁建,启动实施供水管网配套工程及第二水源地选址建设工作,确保城区扩张后生产、生活用水的日常需求及用水质量。完善镇村供水设施,满足全县农村居民引用水安全的需求。有效推进污水治理工程。实行雨污分流的排水机制,建设日处理污水3.5万吨的污水处理能力,进一步完善污水收集管网,新建、扩建一批自动检测装置完备的污水泵站,实现工业污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达标排放和循环使用。

 

 

专栏5:“十三五”时期扩容提项目

扩容提质项目共2个累计总投资20.74亿元。分别为:1.整合海安开发区9.2平方公里片区;2.徐闻县城南大道片区;3.徐闻县响水潭片区;4.徐闻城区道路升级改造;5.徐闻县城四大出入口改造工程。

市政配套项目共19个累计总投资50.73亿元。分别为:1.徐闻大水桥湿地公园;2.徐闻旧车站中央商务区;3.徐闻亿丰购物广场;4.徐闻县城供水管道改造工程;5.徐闻城东排污工程;6.徐闻南门塘公园;7.徐闻大水桥糖厂“三旧”改造;8.徐闻迈陈糖厂“三旧”改造;9.徐闻文化馆片区“三旧”改造;10.徐闻龙尾市场“三旧”改造;11.徐闻清华园房地产项目;12.徐闻安合房地产项目;13.县公安业务技术用房项目;14.徐闻大水桥水厂扩建工程;15.徐闻县城区排水设施建设和改造项目;16.徐闻安粮蓝海城市项目;17.徐闻鑫龙泉港航花园项目;18.(曲界、和安、迈陈、锦和、下洋、下桥、角尾)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工程;19.(北莉、六极岛)生态修复工程。

 

第三节 推进新农村建设

 

    深入开展创建生态文明城镇村五年行动计划,推进新一轮文明城市和精神文明创建。

    深化新农村建设内容。落实《徐闻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确定的村庄布局调整任务,推进中心村示范建设,促进人口集聚和布局优化。根据人口规模、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因素等,在乡镇中确定一定数量的中心村,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村住房建设与改造;组织农民硬化道路,加大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确保公路完好率达70%,净化院落,绿化村庄;改水改厕,配套完善乡镇镇圩污水管网及氧化塘建设,发展沼气等清洁能源,农村污水管网达80%以上,减少垃圾和废物排放;提高硬化、净化、美化水平。搞好农村文化活动室、卫生室、体育健身场所建设,活跃和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务公开与民主管理制度,保证农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积极倡导文明生活方式,树立良好道德风尚,力争把这些中心村建设成全市乃至全省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加大对农民的实用技能培训,每年培训农村实用技能人才2000名、绿色证书学员500名,提高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的能力,促进农民就业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的道德素质、法制意识、环境意识、卫生意识和交通法规意识,提高文明程度。

 

第四节 做实精准扶贫工作

 

    全面摸清扶贫对象,实行公示制度,造册登记,真正做到真扶贫,扶真贫。我县申报新时期精准扶贫相对贫困户8560户,相对贫困人口28826人,相对贫困村25个,村内相对贫困户2315户,相对贫困人口8728人。强化帮扶具体措施,每家每户要按照他的实际困难找准相应的扶持项目,不搞一刀切。全程跟踪监督资金的落实和使用情况,防止资金不全额,不到位的现象出现。制定严格的问责机制,在规定的时间内,干部不到位的要问责,资金、项目不落实的要问责,不完成脱贫任务的要问责,实现精准脱贫,坚决打好扶贫攻坚战,彻底消灭贫困。

 

第五章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和生活环境

 

    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序推进、适度超前,实行交通、供水、供电、通信、供气、水利、市政、防灾等各类重大基础设施的全区域统筹,力求配套与整合、效能与效率、开源与节流、需要与可能、建设与管理的内在统一。

 

第一节 构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打造水路、公路、铁路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构建安全、畅通、便捷、绿色、高效的交通环境,顺应广东、海南高速公路规划实施。

    公路。完成县乡道路升级改造,优化路况,改善行路环境,提高等级服务和通行能力,建成县域内公路交通骨干网,打造县城至乡镇及乡镇之间的快速通道,积极建成县域内所有乡镇至辖区内主要村的硬底化交通网络,改善群众出行环境,提升城市交通品位,突破目前存在的交通运输瓶颈。依托高速公路、高速铁路、207国道,加快城乡道路的升级改造。“十三五”期间共规划道路建设和改造共500公里,升级115.2公里和其中新建旅游路49公里,县、乡、村道路升级改造458公里。规划交通科技信息化项目5项。推进湛徐高速徐闻港支线建设(湛徐高速公路往南延至南山作业区和北港作业区进港路的交汇处),建成运输线将更加便捷,实现了与海南国际旅游岛粤海高铁路南港无缝对接,同时避免了过海车辆须穿行徐闻城区,减少交通的干扰。推进进港大道(火车站路口与G207国道连接点至南山火车轮度码头)升级为国道改建项目,按照双向六车道的国道标准升级为国道进行扩建,总投资6.5亿元;建设城南大道(大水桥水库至灵山宫村与S376线连接点,经过星海湾酒店、博爱村),全长18.1公里;国道G207线徐闻县城段扩建项目,长约10公里,双向四车道扩建为双向六车道的道路;迈陈至下桥二级公路改建工程项目,全长24.096公里;迈陈至西连大井二级公路改建工程项目,全长11.9公里;县道X696线高良路口至前山镇公路改造工程项目,全长22.256公里;前山道班至山海边防派出所公路改造工程项目,全长9.40公里。完成县下达的每年100公里乡村公路路面硬底化建设任务。

    港口码头。“十三”五时期,我县将推进湛江港与海安新港的合作,大力发展国内外货运,特别是货柜运输业,等港口码头工程。推动建设琼州海峡快船运输通道,实现琼州海峡旅客运输公交化。推动广东双泰运输集团有限公司上市,打造徐闻龙头企业,以资本市场的优势,利用徐闻的港口物流产业发展资源促进徐闻发展。计划投资13亿元建设湛江港徐闻港区南山作业区客货滚装码头工程,建设规模为16个5000吨级客货滚装泊位和1个5000吨级危险品专用码头;计划投资12亿元建设广东京能徐闻火电项目配套码头,规模为2个10万吨级散货码头泊位;计划投资11.7亿元建设徐闻港区海安港码头改造工程;计划投资5亿元建设1个5000吨级海安新港二期货运码头;计划投资14.31亿元建设3000吨级的海安旧港客货运输码头、前山山海战备码头; 1000吨级的迈陈新地海防货运码头。逐步淘汰老旧的玻璃钢客渡船,计划投资5.5亿元新造1艘豪华客滚船代替“海装壹号”轮及4艘载车位50辆,客位998人,吃水深度4.2米,抗风等级8级的客滚船。计划投资8200万元按照省二、三级现代渔港标准改造升级外罗、水尾、角尾渔港建设项目。

    乡镇横水渡。投资4000万元建设横水渡相关设施,包括和安佳平码头、西连石马码头、锦和东门下码头;和安-北莉、和安-冬松、和安北莉-雷州白岭、锦和外罗-新寮、锦和东门下-六极25座客渡船半封闭式或全封闭式客渡船更新;和安北莉渡口-冬松渡口、锦和东门下渡口、六极渡口、外罗渡口,新寮渡口道路连接线改造;新增锦和东门下-六极二车位钢质车渡船;和安至北莉、冬松航道疏浚加深航道以及渡口守则牌、渡口公告牌等相关配套设施,解决岛上群众的大宗建筑物资运输困难问题。

    客货运站场。计划投资1.8亿元建设县综合客运枢纽和公交站,用地面积150亩,按国家一级客运枢纽站建设,设计日发送旅客1.5万人,总建筑面积约1.5万㎡;计划投资1.5亿元建设徐闻港货运站,规划能力1000万吨/年,占地面积57万平方米。计划投资7000万元建设城西、和安、锦和、尾等乡镇客运站。

专栏6:“十三五”时期交通项目

项目共19个累计总投资355.47亿元。分别为:公路:1.湛江至徐闻高速铁路;2.湛徐高速公路连接线;3.雷州半岛环岛一级公路工程南线徐闻启动段;4.徐闻港南山作业区至207国道连接线;5.湛江港徐闻港区四塘作业区;6.国道207线徐闻穿城段改建工程;7.省道376线徐闻穿城段改建工程县道(X693、694、695、696、697、703)路面改造加宽及安保工程;8.徐闻治超检测站及高速公路治超检测站;9.徐闻县乡道改造;10.徐闻乡道升级县道;11.徐闻县道升级省道;12.和安乡村道路硬底化工程;港口码头:13.徐闻海安新港二期货运码头;14.徐闻京能火电码头;15.湛江港徐闻港区南山作业区客货滚码头工程;16.徐闻(旧港码头、战备码头、商贸码头)项目;客货运站场:17.徐闻客运综合枢纽站;徐闻县(和安、锦和、角尾、城西)乡镇客运站;乡镇横水渡:18.乡镇横水渡航道疏浚渡船新增及改造;19.新增客滚船5艘。

 

第二节 加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

    

    “十三五”期间,全县水利建设重大项目共13项投资累计59.33亿元。实施大水桥和三阳桥两库联调饮水和农业灌溉工程,合溪和鲤鱼潭农业灌溉两库联调工程;南畔小型水库加固等40宗;大水桥大中型水库库区清淤扩容工程6宗;水库清淤扩容工程48宗;万亩以下海堤加固工程52宗;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海堤排洪闸3宗;南北渠、英雄渠、黄定石灵渠等3宗引水渠治理工程;鲤鱼潭、三阳桥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工程6宗;加固、防渗、过路涵及灌排泵站闸节水减排120宗;大水桥、三阳桥水库饮水水源地保护工程2宗;新建中小型水库引水渠配水工程17宗;灌区清淤、防渗及涵闸、节水配套工程15宗。

 

 

专栏7:“十三五”时期农业基础设施项目

水利项目12个累计总投资59.33亿元。分别是:1.徐闻县水库改造工程;2.徐闻县小型水库加固工程;3.徐闻县大中型水库综合治理工程;4徐闻县水库清淤扩容工程;5.徐闻县万亩以下海堤加固工程;6.徐闻县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工程;7.徐闻县引水渠治理工程;8.徐闻县灌区节水改造工程;9.徐闻县节水减排工程;10.徐闻县大水桥三阳桥水库饮水水源地保护工程;11.徐闻县中小型水库配水工程;12.徐闻县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工程。

 

第三节 夯实电力通信基础设施

 

    电力。按照区域生产力布局和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合理调整电力布局结构,确保居民生活用电,努力满足产业发展用电。加强电力电网建设,“十三五”期间,配电网计划投资17.4亿元,其中规划建设500千伏海南第二回联网工程徐闻投资1.2亿元;新建下桥、和安、南山110千伏变电站3座,总投资1.972亿元;新增变电容量12万千伏安,新建110千伏线路312千米;新建和改造10千伏线路629千米,低压线路2864千米;新建和改造台区878个,安装和更换配变1001台,容量13.13万千伏安。其中“十三五”期间中低压配电网计划投资9.2亿元,计划投资2380万元新建10kV线路22回,解决变电站10kV线路出线配套工程;投资1.25亿元,调整县城、海安、下桥、前山现状线路负荷及配合市政规划;计投资6280万元,新增一镇一电缆项目;投资4919万元,增设城区配变台区布点69个,满足城区急剧增长的负荷需求及配合市政规划;投资1976万元解决木兰大道周边新增负荷需要;计划投资3.24亿元解决过载配变及低电压台区。

    信息化。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跟踪现代通信技术,继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加快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的“三网融合”进程,创新发展模式,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合作和运营模式,促进各专用网络与公用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突出农村信息化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坚持以农业信息化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传统农业产业升级。推动农村信息技术普及应用。积极推广“农信通”应用,丰富服务内容,加强宣传培训,扩大用户使用范围,提高农民应用信息化水平;推进农村党员电脑、电视、手机三屏融合的远程教育系统;做好农村信息化服务站点管理工作,为农民提供免费上网和信息发布服务,指导农民上网,引导电子商务在农村进行应用。建设乡镇卫生院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结合农村医疗卫生改革,在全县基层卫生院建立服务平台,组建内网,并逐步与其它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联网。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步伐,打造服务型政府。加快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对网站进行二期升级改造;建成县委县政府机关OA办公自动化,实现县委县政府与各乡镇、各部门之间的电子公文流转;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简化公共服务程序,优化业务流程,提高行政管理效能,把面向社会公众的业务,尤其是行政许可事项,逐步通过互联网提供跨部门的“一站式”电子化服务,提高政府及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公众的满意程度;指导和促进各行业门户网站建设,完善公开信息在线处理功能。发挥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载体作用。整合预警中心、应急办、三防办资源,将我县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类突发事件预警信息,通过信息发布平台,利用气象显示屏、大喇叭、手机、网站等传播渠道向社会公布,彻底解决突发事件预警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问题。统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城乡规划建设。管道、光缆、铁塔、通信机房等信息基础设施有机衔接,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广电。顺应广播、电视、互联网融合的趋势,继续加快全县广播电视网的延扩改造,形成由县到镇的光缆环路和由镇到村、到企业的光点延伸,积极推进数字广播、数字电视和互联网的发展进程。

 

专栏8:“十三五”时期电力项目

项目共8个累计总投资2.88亿元。分别为:1.南方主网和海南电网第二回联网工程;2.110KV徐城等5乡镇共10个站新建10KV乙线工程;3.110KV和安等6个乡镇8个变电站新建配套线路工程;4.迈陈站新出10KV龙山线调整大黄线负荷工程;西埚站新出10KV木兰乙线工程;5.110KV变电站工业园丙线;6.五一线#2、火车站线新建10KV;7.220KV闻水线;8.新建10KV、35KV变电站前山政府线。

 

第六章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

 

    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县域内地下矿产贫瘠,地上的水、大气、土壤、林木既是生产、生活的最大资源,也是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降低能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快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突出重点领域和重点地区,强化总量控制,推行清洁生产,全面促进区域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第一节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优化土地资源的利用。优化土地总体利用规划,实现农业用地、生态用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和生活用地等的合理布局和配置利用。实行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管控,严格用途管制,健全节约土地标准,加强用地节地责任和考核。在城乡发展和新农村的建设中,严守耕地红线,按照节约集约和总量控制的原则,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结构、时序。提高土地保有成本,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力度,鼓励深度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在“增减挂钩”的实施中,坚持新垦、新增的土地质量,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加大土地整理力度,在种足现有耕地面积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存量土地潜力。创新用地管理机制,探索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土地管理模式和配套政策。全面开展不动产登记工作,完善建设好不动产统一登记平台。启动垃圾焚烧厂项目,减少垃圾填埋的占地,防止垃圾对环境、对地下水资源的二次污染。

    优化水资源的利用。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水环境的承载率,保护水资源,治理水污染。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严格水资源保护,加强水权制度建设,建设节水型社会。强化水资源有偿使用,严格水资源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在工业发展中,要提高水的重复使用率,建立节水型工业体系;在农业生产中,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建立节水型农业体系。加快新能源的利用。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在城镇和有条件的农村支持鼓励太阳能制热的使用;实现传统的常规能源与新能源、清洁能源相结合。提高工业结构中低能耗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吸收社会资本投入到节能技术和推广领域,加速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将主要高能耗工业单位的能耗降至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争取到“十三五”期末,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3.5%;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企业节能与副产品、废弃品的利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加快推行清洁生产,在农业、工业、建筑、商贸服务等重点领域推进清洁生产示范,从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降低资源消耗。

 

第二节 重视环境综合治理

 

    加强环境保护。恢复沿海生态防护林修复,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十三五”期末,力争森林覆盖率达到26.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村镇绿化达到36%以上。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保护和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完善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增强循环型社会建设的公众参与度。县城空气质量逐年改善,县境内空气质量总体保持良好。县城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以上的天数控制在320天以上;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5dB(A);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8dB(A)。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二氧化硫排放降低2%;化学需氧量排放减少2%;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2%、3%;烟尘、粉尘排放分别减少3%、3%、PM2.5浓度35微克/m³。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95%,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85%以上。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0%以上;再生水回收利用率达到10%以上;工业重复用水率提高到5%以上;重点水、大气污染源自动监控率大于98%;重点污染源排污许可证发放率大于9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以上,且无危险废物排放;重点工业企业排放稳定达标率达到100%;全县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率达到92%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80%。

    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严格企业三废达标排放标准,加强环境保护监察、监管和执法力度。“十三五”期间  园区要加大治理工业“三废”的投资力度,全面运行现有治污设施,严格要求企业达标排放,进一步提高工业废水的整体处理水平,实现园内工业废水的无害化处理;利用县城地势特点,建设下桥生态园区污水处理厂,继续配套完善县城污水处理管网,抓好乡镇垃圾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和工业污水的循环利用率,建设生态居民生活区和工业园区。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和饮用水技术处理,确保饮用水质量。开展大水桥饮用水源地北水段整治,调整完善县域水系。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发展节水、节肥、节药的农产品种植,扩大生态农业示范区及绿色、有机食品基地的地域范围。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开展堤防生物防护工程;城市湿地建设工程;启动河道管理范围的确权定界工作;实施地下水源的保护、地下水污染治理方面的综合调控和工程设施建设。地下水污染监测与评价及检测、地下水污染预警应急体系建设、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体系建设、污染防治监管法律体系和管理体系建设等工作。

    加强固体废物污染控制。鼓励、引导、规范厂商开展废弃物回收活动,提倡清洁生产和清洁生活方式,减少生产、生活废弃物产生量。对工业废物和生活垃圾全面实施分类收集和处理,引导社会建立废物回收利用调配网络和废物回收-转运-处置的中介机构。在迈陈、曲界、下桥等中心镇建设垃圾处理场,按照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模式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的整治力度,建立农村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以乡镇、村为单位制定环境保护村规民约,鼓励农民从源头处理好农村生活垃圾。开展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合理布局县域内农村垃圾处理场,建立区域性生活垃圾堆放点和垃圾卫生填埋场,对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90%以上,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第三节 增强抗灾减灾能力

    

    健全防御救援体系。构筑现代气象服务体系。加强气象预警信号发布,进一步提高对干旱、暴雨、冰雹、雷电等大气灾害及其引发的洪水等次生灾害的预测预报能力。根据海洋监测、预报、预警、服务的需要,打造“平安海洋”气象保障工程,建设海洋综合气象观测基地项目。健全自然灾害防御救援体系。贯彻“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方针,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防御、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提高震灾综合防御和应急救助能力。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防,并对供水、供电、供气、电信、交通、消防、卫生等已建成的城市生命线工程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和达标设防。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重点对全县大中型型水库、水闸以及万亩以下海堤除险加固。加强防洪抢险应急队伍建设,重点是建立队伍,配置装备。健全消防救援体系。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方针,加强消防站点、道路、给水、通信、供电、防火、防暴、防毒的标准化建设,构建装备精良、技术过硬、反应敏捷、策应迅速、战斗力强、布局合理的消防救援网络。加强消防管理和交通安全监管,健全社会公共安全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提高公共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健全平战结合综合防护体系。贯彻“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方针,按照“战时防空、平时防灾”要求,加强防空防护掩体工程建设,健全人防工程体系和指挥信息体系,全面提升城市综合防护能力。

 

专栏9:“十三五”时期抗灾减灾项目

项目2个,累计总投资0.48亿元。1.徐闻县海洋综合气象观测基地项目;2. 徐闻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平台。

 

第七章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打造法治政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要求政府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以转变政府职能、改善行政管理为核心的政府管理转型势在必行。政府管理转型要适应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的需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完善权力制约监督机制,建设务实政府、诚信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

    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进一步明确和强化部门责任,探索建立部门责任体系,健全行政问责制。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好政府工作部门权责清单编制工作。进一步清理、减少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并通过编制各部门的权责清单厘清其权力和责任,以确保政府工作部门达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要求。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根据不同领域特点分类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改革,首先在农业、劳动监察、环保等领域适时开展。另外乡镇政府行政执法权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乡镇执法难题,需要积极探索乡镇综合执法改革方案,进一步明确县级与乡镇(街道)的执法权责分工。切实加强法治体制建设。根据中央和省委工作部署,要积极配合上级部门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工作,切实加强法治体制建设。加快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继续推进简政强镇事权改革,落实有关政策措施,要分类确定乡镇街道功能,明确不同镇街的职责重点,规范乡镇街道机构设置。要健全综合管理服务体系,提升乡镇街道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整合各类资源,并依托现有行政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党务政务服务于一体的镇级综合服务平台。继续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积极稳妥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支持引导其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扩大购买服务,实现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增强多层次供给能力,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开展政府绩效管理工作。积极承接政府绩效管理工作,以行政许可绩效评价为切入点,逐步探索开展政府绩效管理工作。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围绕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加大机构编制管理创新力度,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确保在2017年末全县机关事业编制不得突破2012年年底数。在编制总量内不仅要统筹兼顾各行各业的用编需求,同时还要全面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调整政府职能定位。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购、招标、经营特许权拍卖、发包以及订立合同等制度,降低行政成本,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加快推进行政许可职能整合与集中改革,加快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规范清理。完善投资项目审批联动机制,推广行政审批服务全程代理制和网上审批制。

    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建立重大决策责任追究制。健全行政执法体制和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行政复议、行政赔偿、行政补偿、行政裁量权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制度。进一步完善重大决策规则和程序,实行重大事项决策论证、专家咨询、集体决策和决策责任制度,建立体现社情民意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和评议考核机制,促进行政管理规范化、法制化,增强行政管理的透明度和公开度。

    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坚持把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作为政府管理创新的一项基本制度,认真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各类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除涉及国家秘密外,都应向社会公开。及时准确发布政务信息,畅通人民群众了解公共信息的渠道。完善电子政务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推进公共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现代化。

    完善制约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健全组织法制和程序规则,保证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持把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作为政府管理创新的一项基本制度,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及时准确发布政务信息,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建立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健全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度,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两个主体责任。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和实施办法,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德、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经济责任审计、党内询问质询等各项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照宪法法律开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支持人民政协按照章程开展民主监督,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民主监督作用。加强政府层级监督,积极发挥司法机关和行政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职能。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建设平安徐闻。继续推进《关于全面创建平安徐闻的实施意见》十年规划落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治安先治毒,把禁毒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重要内容,全面打响禁毒战。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做好信访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加强动态管理,更加注重平等沟通和协商,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应急处置,更加注重应急能力建设,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加强精神病人的安置救治工作,化解消极因素,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严格公正廉洁执法,增强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保障能力。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强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和服务工作,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第八章  健全保障实施机制,确保规划组织落实

 

    本规划经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要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加强规划协调管理入手,确保规划的组织和落实。

    完善和健全监测评估制度。加强监测评估能力建设,强化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规划相关领域实施情况的评估,接受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检查。规划主管部门要对约束性指标和主要预期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并向政府提交规划实施年度进展情况报告。在规划的中期阶段要开展全面评估,并将中期评估报告提交人大常务委员会审议。经过中期评估需要对本规划进行修订时,要报人大常委会批准。

    完善和健全统计制度和统计指标体系。加强对工业、农业、服务业、节能减排、劳动就业、收入分配、房地产等薄弱环节的统计工作,为监测评估和政策制定提供基础。

    完善和健全细分行业的专项规划。在“十三五”规划的大框架下,有关部门要组织编制工业、农业、文化旅游业等重点行业领域的中长期专项规划,成为落实本规划的重要支撑。

    完善和加强年度计划与本规划的衔接。对指标涉及到的相关主管部门,要设置年度目标。在年度计划报告中要分析本规划的实施进展情况,特别是约束性指标的完成情况。完善和健全要素市场机制。推动规划顺利实施,主要依靠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政府要通过完善和建立、健全相关要素市场的机制和体制,合理配置公共资源,调控引导社会资源,保障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完善和健全民营经济发展机制。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完善市场公平准入机制,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服务、社会事业等领域。支持民营企业加强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加快形成多元的产权结构、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科学的决策机制。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推进民营企业组织结构调整,通过股份制组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发展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融合互动,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财产权益,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民营经济围绕省、市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采取政策扶持、引导促进和协调服务相结合的措施,培养支持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的优势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加快发展,做优做强,提高工业发展水平。

    完善和健全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根据上级部署,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完善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形成合理的分级保障机制。扩大民生领域覆盖范围,确保各级财政新增财力70%以上用于社会事业和民生改善;着力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大生态环境补偿力度;完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制度。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探索建立社区银行,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十三五”期间,将在可用财力中对重点发展的产业、企业、项目给予扶持,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完善和健全人才储备机制。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完备的基础设施和工农商贸发展的潜力,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引深经济结构调整拓展空间。坚持引进项目、引进资金与引进技术、引进人才相结合。建立培养、吸引、留住、使用人才的机制,盘活人才存量、扩大人才增量,重点搞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五支队伍的建设。做到依靠科技、依靠人才,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完善和健全诚信社会建设机制。政府主导、联合工商、税务、消协、公安、交管、司法、各类金融机构,加强旨在维护经济、社会活动秩序的“诚信记录”登记机制的建设。对经济、社会活动中不讲诚信、违反各类合同、恶意拖欠规费、违规活动的个人、企业、机构和组织,定期在政府的公开网站上公示并计入工商、税务、交管、金融机构的“黑名单”,通过法律、行政、社会舆论等不同途径限制其行为。在全社会形成人人讲诚信、事事讲诚信自觉维护经济、社会活动秩序的氛围,共建诚信徐闻。

    美好蓝图催人奋进,转型跨越时不我待,全县上下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徐闻县委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任务,实现徐闻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