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各办公室(中心),各村(社区)及国称农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
为有效控制蚊媒密度,预防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在我镇的发生与流行,根据《徐闻县蚊媒传染病疫情蚊媒消杀实施方案》的要求,经镇政府研究决定,组建徐闻县前山镇基孔肯雅热、登革热消杀队伍。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队伍组建目的
加强我镇对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疫情的防控能力,通过专业的消杀作业,降低蚊虫密度,从源头上遏制疫情传播,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队伍构成及职责分工
(一)乡镇级(共五支队伍)
组 长:劳曼平(副镇长)
副组长:莫民大(卫生院院长)
成 员:由卫生院专业医护人员以及镇机关工作人员组成。
职责:负责全镇核心区及警戒区应急消杀工作。
(二)村委会级(共16支队伍)
组 长:各村委会(社区、国称农场)书记
副组长:各村委会(社区、国称农场)副书记或主任
成 员:各村委会(社区、国称农场)干部
职责:负责本村委会应急消杀工作。
(三)村级(共94支队伍)
组 长:各自然村村长
副组长:各自然村副村长
成 员:各自然村村民/志愿者
职责:负责本自然村常态化消杀工作。
三、工作安排
(一)培训阶段
1、组织消杀队伍全体成员参加集中培训,邀请县疾控中心专家或专业病媒防治机构人员进行授课,培训内容包括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的疾病知识、蚊媒监测与消杀技术、个人防护知识等。
2、对参与消杀作业的人员进行实操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消杀设备的使用方法、药剂的配比和投放技巧等,确保消杀作业的质量和安全。培训时间定于2025年7月29日,地点在镇政府会议室。
(二)消杀实施阶段
1、自2025年7月31日起,全面开展常态化消杀工作。消杀作业组按照既定的消杀计划,对重点区域每天进行至少一次的集中消杀作业,其他区域每周进行不少于两次的消杀作业。在蚊虫活动高峰期,如每天上午:7:00-9:00;下午:16:00-19:00,加大对人员密集场所和蚊虫易孳生区域的消杀力度。
2、各村(社区)及国称农场工作人员要定期组织群众开展环境卫生清理活动,及时翻转盆罐、清淤疏浚,清除房前屋后、天台楼顶、排水沟渠等各类积水容器,从源头上消除蚊虫孳生地。同时,要督促辖区内的各单位、商户落实主体责任,做好日常清洁、安装灭蚊设施、清除积水和疏通下水道等工作。
3、宣传教育组要持续开展宣传活动,确保防控知识家喻户晓。乡村大喇叭每天定时播放防控宣传内容,电子横幅滚动播放宣传标语,每周至少发放一次宣传手册和倡议书,及时推送防控工作通知和相关知识推文。
4、疫情监测组要严格落实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对发热伴出疹病例进行及时排查和监测,一旦发现疑似病例,要立即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置,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三)检查评估阶段
1、镇政府将成立专门的检查评估小组,定期对消杀队伍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检查内容包括消杀作业的执行情况、宣传教育效果、疫情监测与报告情况、环境卫生整治情况等。
2、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工作总结会议,对各小组的工作进行总结和点评,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不断完善防控工作方案,提高防控工作效果。
3、根据检查评估结果,对在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基孔肯雅热、登革热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其作为当前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消杀队伍全体成员要切实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防控工作取得实效。
(二)强化宣传,广泛动员
各单位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的防控知识,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参与防控工作的积极性。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防控工作,形成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
(三)严格落实,确保成效
各小组要严格按照工作安排和职责分工,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确保消杀工作全覆盖、无死角。要加强对消杀作业的质量监督,确保消杀效果符合相关标准。同时,要做好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置疫情隐患。
(四)加强保障,做好防护
镇政府将加大对防控工作的资金投入,保障消杀设备、药剂、防护用品等物资的供应。要加强对消杀人员的安全防护,为其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确保消杀人员在作业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请各村委会、镇直有关单位高度重视,积极配合消杀队伍的工作,共同做好我镇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的防控工作。如有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相关信息,请与镇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
附件:1.徐闻县蚊媒传染病疫情蚊媒消杀实施方案
徐闻县前山镇人民政府
2025年8月11日
附件1
徐闻县蚊媒传染病疫情蚊媒消杀实施方案
为做好我县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疫情消杀工作,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分组,分片负责,行动迅速,科学精准地进行蚊媒消杀,短时间内控制成蚊密度,防止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的传播扩散。
二、组织架构
县、乡镇(街)、村三级均要成立消杀工作领导小组和组建消杀队伍。
(一)县级消杀队伍由县疾控中心组建,队员由县疾控中心人员组成,必要时可向县卫健局提出抽调其他单位人员;负责疫点消杀工作。日常配备4支队伍,每支队伍配5人,必要时可扩编。
(二)乡镇(街)级消杀队伍由乡镇(街)组建,队员主要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组成,必要时可抽调辖区其他单位人员;负责核心区及警戒区消杀工作。日常配备5支队伍,每支队伍配3人,必要时可扩编。
(三)村级消杀队伍由村(居)委会组建,每个自然村均需组建队伍,队伍数量根据自然村范围进行配备,不得少于3支,每支队伍配3人。根据队员主要由该自然村村民组成,负责该村蚊媒消杀工作。
三、成蚊杀灭的一般原则
1.选择国家正式登记的卫生杀虫剂等快速杀灭成蚊。
2.室外成蚊杀灭以超低容量喷雾为主要措施,配合对蚊虫栖息地(牲畜棚、绿化带等)的滞留喷洒。
3.室内成蚊杀灭以滞留喷洒为主要措施,重点场所在滞留喷洒的同时还需要进行超低容量喷雾。
4.处理应从警戒区到核心区,由外到内按次序处理。
四、消杀药械及防护
(一)消杀药剂
双硫磷、吡丙醚等灭蚊蚴剂,氯菊酯、溴氰菊酯等灭成蚊杀虫剂。
超低容量喷雾和热烟雾喷雾所选用的药物使用剂量以药物说明书为准。
(二)使用器械
采用背负式、车载式机动超低容量喷雾机、热烟雾机。
(三)消杀防护设备
防护服、口罩、乳胶手套、眼罩、鞋套
五、喷药频度与时间
根据确定监测风险区域进行消杀。核心区每3天处理1次,连续3次,以后每周1次,直至应急程序结束;警戒区开始与疫点同步处理1次后,再根据蚊虫监测结果考虑是否再进行处理。监控区根据蚊媒密度监测情况考虑是否消杀。
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由伊蚊传播。伊蚊白昼都有活动,主要在白天,最佳灭蚊时间在早晨(6点至9点)和下午(4点至7点),具体时段为日出前后1-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左右。
六、消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应合理选用杀虫药品种、浓度。
2.施药人员每天实际操作时间不宜超过6小时。
3.喷雾器事先做好检查,要求安全完好,严禁边用边修。
4.用过的工具,应用清水洗净,晾干妥为保管。
5.配药或施药时,须用工具搅拌,严禁用手接触。修理工具时,不许用嘴吹喷雾器的喷头。
6.应用防护品,做好个体防护。
7.注意不要污染食品。
8.施药时,如出现头痛、头昏、恶心或呕吐等症状,应立即离开现场,脱掉工作服,洗手、洗脸、漱口,在阴凉通风场所休息,必要时送医院诊治。
七、其他
消杀人员要听从指挥、协同作战,严格按照消杀要求进行;在实际工作中结合不同环境特点合理选用消杀设备和药物,遵循安全操作规程、个人防护规程,并同步开展环境及孳生地清理工作,以期达到最佳的消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