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县城通往角尾乡的路上,是连片的田野。在我初到角尾乡的时候,途经北注村路段,一面鲜艳的红墙扑入眼帘,“中国红葱第一村”几个大字,令人印象深刻。
中国红葱第一村——北注村,一望无垠的田野郁郁葱葱,被田埂上的“红线条”圈圈点点一勾勒,好一幅生机盎然的美丽画卷!邓小华说,“这红土地上种植的是角尾乡特产的红葱,在其它任何地方,都见不着这么好的红葱。”说这话的时候,脸上洋溢的满是自豪。邓小华是北注村红葱种植户,种植红葱10亩。对他而言,红葱是他们一家的希望,承载着他们一家的幸福生活。
当地村民,乃至整个角尾乡村民都为这里种植的红葱感到自豪,谈起红葱来便滔滔不绝,红葱故事顺手拈来。用红葱来制作的“拍葱”更是当地名菜,可谓无葱不成宴,特别是用海南黄花梨木拍的,葱香甜脆,辣而不燥,清利爽口,回味无穷。每逢亲友探访到餐馆,“拍葱”都是必点菜式,而且在宴酣起坐间,就能迅速光盘秒杀。
红葱种植在当地已有很长的历史了,葱种依靠村民世世代代留存,没有一丝脱节。村民在家里搭起棚架,层层叠叠,用来贮存优选的葱种。田里茂密的红葱,它们纤细而挺拔、长势稠密,就是从这些小而脆弱的红葱种头开始发育的。种头一旦被村民手脚麻利、整整齐齐地埋进湿润的红土地里,几天就纷纷冒出头角。辛勤劳作悉心管理一段时间后,便能成长丰茂,覆盖整片田地。
村民培育土壤、播种秧苗、田间管理、防治病害、留种选种、适时采收、优化品种,如此周而复始,传承发展,凭着每一代人的耕耘和小小葱种的代代相传,成就了“中国红葱第一村”。然而,角尾乡受地理位置限制,运输成本较高,远离消费力较高的市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农村的发展水平日益比不上城市,外出务工成为更多人的选择,逐渐出现部分耕地闲置现象。
部分种植户的退出,一方面是农业劳动力减少了,另一方面也是为其他农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供了条件。像邓小华这样的农户,也是正在尝试逐步扩大自己的耕作面积,是他们的坚持,让“中国红葱第一村”的招牌更加锃亮。 驻镇帮扶的金融助理通过专业的服务,引入惠农的信贷资金,为农户优化资金安排,协助其保证生产连续性和均衡性,助力农村事业传承和发展。金融服务下乡进村,克服物理距离,加强服务衔接,打通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持续引入“金融活水”,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