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28日,CCTV-9纪录频道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邓华上将》摄制组到徐闻县角尾乡、龙塘镇等解放海南岛渡海作战旧址取景拍摄,采访了当年参与解放海南岛渡海战役的老船工和老战士。邓华上将儿子邓穗,女儿邓青青、邓燕,中国将军网广东省秘书长彭陈保,随同摄制组一起到徐闻。徐闻县民政局、县委党史研究室等单位领导陪同取景拍摄。
《邓华上将》是一部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摄制组先后在海南省的海口、三亚、儋州等地解放海南战役旧址和原43军编号连队驻地以及广东徐闻、湖南郴洲、北京与朝鲜等地取景拍摄。
摄制组在新地村取景
1950年,邓华受命带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15兵团,以40军、43军为主力,解放海南岛全境。该纪录片分为4集,每集45分钟,在CCTV-9纪录频道播出,将再现邓华将军率军解放海南岛的历程以及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不屈。
邓华上将1910年4月出生于湖南郴县,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4月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了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并率部参加五次反围剿作战,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和百团大战,开创了平西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直接指挥了解放海南岛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协助彭德怀元帅指挥抗美援朝战争,并作为志愿军代表参加朝鲜停战谈判。历任广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海南军政委员会主任,第十三兵团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委、司令员兼政委,东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沈阳军区司令员,四川省副省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一、第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任中央军委委员。
解放海南岛,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缺乏渡海作战经验,没有海空军支援,在敌人海军、空军的拦截攻击下,战士们使用古老的木帆渔船飞渡琼州海峡,突破敌人海空封锁,取得了大规模渡海登岛作战的重大胜利,创造了木船打军舰的海战奇迹。解放海南岛,徐闻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迎接大军、提供住房、供应粮草、修路搭桥、捐献船只到海上练兵和参加渡海作战,无不全力支持。作战中,被敌机敌舰轰炸和炮击而毁坏的徐闻船只297艘,牺牲的徐闻船工舵手53人,致残62人,受伤200多人。在海南岛解放庆功大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15兵团授予徐闻县“解放海南,功在徐闻”、“有力支援,胜利保证” 两面锦旗。
邓华儿女看望解放海南老战士邓春鸿(右二)
在徐闻拍摄期间,邓华儿女——邓穗、邓青青、邓燕先后看望慰问了迈陈镇东场村的90岁老船工陈朝荣、新地村老战士邓春鸿,到龙塘镇赤坎仔村、博赊港参观了当年作战旧址,祭奠了龙塘镇龙榜村郊外23名烈士。据了解,1950年,邓华将军率15兵团解放海南岛前线指挥部进驻赤坎仔村,设立了解放海南岛前线的最高指挥所。博赊港是解放海南岛的启渡点之一,1950年3月31日晚10点,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127师3733名指战员分乘88条帆船,从博赊港出发,驶向海南岛海口东面的塔市,成功地进行了解放海南岛的第四次偷渡。(作者:图文/吴开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