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组团赴佛山考察学习


  5月10日,徐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少兰率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县文联及各镇村干部,先后到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陶谷、罗南村、紫南村,考察学习文化产业、文明城市与文明乡村建设措施和经验。

石湾陶谷——南国陶都

  在佛山市禅城区委宣传部有关领导的陪同下,考察组首先来到南风古灶景区的陶艺廊”、林家厅古民居群、马槽瀑布、石湾古八景、陶瓷厂旧厂房等处,了解岭南民居古建筑风格和陶瓷历史文化等情况。

图一:都市高楼与南风古灶相辉映.jpg

都市高楼与南风古灶相辉映

  石湾陶瓷享誉天下,有“南国陶都”的美誉,诞生了中国第一片彩釉砖、第一片抛光砖、第一片陶瓷洞石……南风古灶是石湾陶谷之魂,是国家4A级旅游景点,这里有全国重点保护文物、被称为陶瓷活化石的南风古灶和高灶。南风灶建于明代正德年间,有近500年的历史,是世界上现存唯一还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柴烧龙窑。南风灶末端,长有一棵400多年历史的古榕树,得到当地人的推崇和保护,枝叶繁茂。这里还有林家厅、高庙偏厅等两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巨型陶瓷壁画-古镇陶源史画、瑞龙献宝、窑尾作坊、古窑映像、古灶榕风、古寮场等景点。据了解,未来南风古灶将以全域旅游的概念,打造成集旅游、观光、生产、习艺、研讨、购物于一体的新型旅游街区。

  走进“陶艺廊”,考察组浏览石湾微雕艺术,各种微雕匠心独运,惟妙惟肖。在演艺厅里,2个制陶师傅展示了古代用的手动拉胚机。只见两人相互配合,不断转动圆盘,拉出了一个葫芦形陶瓷胚,瓶身上的螺纹粗细均匀、排列美观,手工精湛娴熟令大家叹为观止。

图二:参观微雕制作.jpg

参观微雕制作

  时代在变化、历史在变迁,不变的是石湾人对南风古灶、陶瓷文化的信仰、保护与传承,这也是南风古灶古貌古风得以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旧城区的改造是不是简单地推倒重来?城市建设在“建新”和“留旧”之间如何取舍?在南风古灶景区这里可以得到很好的答案。当附近高楼大厦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时候,街角一隅的古灶、烟囱、古马槽等带有历史记忆的古人文景观得到很好保护和利用,继续守护和承载着几千年的陶瓷历史文化,延续着现代都市中的历史文脉。

  王少兰要求,观看的时候,要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多加思考,看看人家对历史建筑如何保护、利用;要写好调研报告,针对本县一些古建筑如何保护好、传承好与利用好,多提建议。

  在陶创客会馆,王少兰一行观看了陶谷文化专题片,了解石湾镇的陶谷文化和陶谷产业等情况。据介绍,目前石湾镇以文化为灵魂、以产业为根本,将建成集产业+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复合型示范区,促进陶瓷产业发展,倾力打造“中国陶谷”项目。据介绍,“中国陶谷”由南风古灶为核心的10个园区组成,即“一谷十园”,包括南风古灶片区、广东省(佛山)软件产业园、中国陶瓷城、石湾古镇文创园、佛山泛家居电商创意园、佛山互联网+创新创业产业园、新石湾美术陶瓷厂、艺术家村落、陶醉文化街区和陶瓷研究所。这些园区定位、功能各不相同,资源优势互补,既根植于深厚的陶文化,又有陶瓷产业支撑,未来拟打造成为世界级陶瓷创新中心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图三:听取打造“中国陶谷”项目情况介绍.jpg

听取打造“中国陶谷”项目情况介绍

罗南村——国家生态示范村

  清澈明亮的河水、高大的榕树、历史悠久的陈氏宗祠,小桥流水、田园风光、道路干净、村容整洁....沿着罗南村大道一路漫步,满眼翠绿,一座座民居掩映在繁华绿树丛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舒适而惬意,犹如走进宁静的世外桃源。

  罗南村位于禅城区南庄镇西部,建村于明朝,至今已有700年历史。罗南村下辖9个村民小组,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要打造“远望似林园,近望像花园,细看居民生活像幸福乐园”的目标。通过十几年的努力,罗南村已经实现了这个奋斗目标,成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花园式村庄,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村民过上了“少有教、老有靠、病有医、行有路”的幸福生活。

  在罗南村委会隆庆古村,考察组参观了解该村在古建筑保护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情况。该村民风淳朴、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在明清及民国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名人,史册流芳。

  文化是传承罗南优秀历史的重要载体,罗南村加大力度对古迹文物的保护、修缮标志性景观、提升配套工程,并挖掘龙舟文化、水乡婚礼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村民留住“乡愁”。近年来,罗南携手佛山市图书馆打造全市首个村级自助图书馆,免费把市级图书资源送到村民家门口。

  通过参观考察,大家认为,罗南村在保留、挖掘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和美化,推动民居与地方文化特色相融合,带动了乡村发展,打造出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美丽乡村。

图四:与当地干部交流.jpg

紫南村——中国十佳小康村

  紫南村位于禅城区南庄镇西北,辖区面积5.88平方公里,下辖15个自然村,20个村小组,户籍人口6323人,外来人口7300多人,九年前还只是南庄镇一个“收入低、人心散”、环境卫生“脏、乱、差”、治安极其混乱的落后村、上访村。过去10年来,紫南村以“文化聚村、教育兴村、三产富村、社保稳村、环境美村、技防安村”为总体要求,重点抓好项目引入和落地、招商引资、土地整合、商圈建设、村容村貌建设,依托陶瓷产业优势,带动村民创业致富,成功实现经济腾飞,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紫南也由十年前的“上访村”“脏乱村”变成如今的全国文明村、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最美村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走进紫南村,一弯碧水穿村过,百年古榕发新枝;房屋整齐有序、绿树繁花成片、河涌溪流清澈见底、园林景观随处可见、文化氛围浓厚。参观完村容村貌,大家实地考察了紫南村广府家训馆、佛山好人馆、紫南村史馆以及紫南文化大讲堂。这里一幅幅图片还原了一个个鲜活的好人、好事现场,抽象的家风说教全部变成了一个个形象的示范。紫南村以文化立魂,用仁善立村,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这里得到弘扬。

图五:参观紫南村.jpg

参观紫南村

  参观完后,大家纷纷表示,紫南村讲好文明故事、传播文明能量,把文明带到农村,引领乡村发展,值得借鉴、学习。(作者:图文/吴开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