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宁凌在广东代表团分组会议上发言
建议加快湛江对外快速交通体系建设
在3月6日下午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分组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宁凌进行发言。发言中,他直面湛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并建议从财政转移支付、对外快速交通体系建设方面加大对湛江的支持力度。
宁凌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湛江表现得非常明显,虽然近年来湛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基本市情仍然是“人口大市、经济小市”“天南重地、边远地市”,城乡发展不协调、镇村发展不充分,其问题突出,相对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省的整体发展,相对全国沿海城市的发展,湛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突出的。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仅为全省经济总量的3.1%,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省的47.8%、全国的64.8%,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艰巨,特别湛江还有20多万贫困人口,约占全省贫困人口的1/7,是全省扶贫任务最繁重的地级市,实现全面小康压力巨大。
湛江要想利用好后发优势,实现后发崛起,离不开国家和省的支持。他建议,一是加大对发达省份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宁凌说,以2016年为例,湛江GDP为2500多亿元,人均GDP为3.6万元,相当于广东平均水平的49%,全国平均水平的67%,而一般公共预算方面,人均财力为3700元,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40%,全国平均水平的44%。而另一方面,湛江作为广东欠发达地区,其民生问题、后续发展问题又需要大量资金。“这个困境该如何解决呢?”他建议国家和省增加对发达省份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缩小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二是加快湛江对外快速交通体系的建设。宁凌说,以高铁为例,高铁已经覆盖全国80%的地级市,但湛江到现在还没有通高铁。未来湛江发展,对外互联互通的不足是很大的限制因素,湛江作为粤西地区中心城市和北部湾中心城市,理应得到国家和省的重视。他建议要打通湛江与珠三角的高速交通体系,把湛江与广州的高铁尽快纳入规划,打通湛江与三南(西南、中南、东南)地区的高速交通体系,打通湛江与东南亚的互联互通。只有快速交通网络建起来了,湛江与发达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才能真正联系起来,才能分享发展红利。三是合理调整部分税种的分配机制问题。他建议将成品油、天然气等消费税由全额归中央调整为中央与地方共享,将海上石油天然气资源税也转化为中央与地方共享。四是继续加大对粤东西北“三大抓手”的支持,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和城市扩容提质。
刘兵
全国人大代表林水栖在广东代表团分组会议上发言
建议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培养使用鼓励机制
3月6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举行分组会议。代表们围绕报告亮点纷纷谈体会、提建议。全国人大代表林水栖在发言中为乡村振兴战略鼓与呼,并建议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培养、使用、鼓励机制。
林水栖说,报告中提出的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大力简政减税减费,切中了企业目前面临的生产经营管理成本高、费用负担重的要害,对减轻企业的财务负担,降低企业营运成本大有好处。为企业的持续发展,轻装上阵,增加创新投入,转型升级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报告中还提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坚持民营企业“三个平等”不变,这些都是对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了企业家的信心。可以说是民有所呼,会有所“应”,让他深受鼓舞,对做强做大企业充满信心。
对于报告中提出的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林水栖认为,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大举措,迎合了乡村发展的愿望。对于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林水栖也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国家加大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实行优秀社会资源向乡村倾斜。加大乡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供水供电等生活和工作设施建设的投入,逐步实现乡村生活条件同城化,为乡村振兴打好基础。二是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培养、使用、鼓励机制。建议镇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提拔使用必须要有一定年限(如3年、5年等)乡村工作经验和显著业绩为条件,让在乡村工作的人才充满憧憬和信心,从而吸引社会人才、大学毕业生以及乡村出外务工人员投奔和返回乡村建设。三是加强乡村领导班子的建设,选好带头人。完善办公制度,提高乡村领导干部待遇,加大乡村干部腐败行为的惩治力度,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建设起一支热爱乡村,懂得农业、有经济头脑,主动作为,敢于担当的领导班子,发挥其乡村振兴的带头作用。四是鼓励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战略。龙头企业有资金、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的优势,还具有组织筹资、融资能力与承载实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为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创建工作,国家需要出台鼓励和保护龙头企业创建和经营权益的相应政策和措施,明确龙头企业创建的主体地位,为他们提供信心与政策保护,并得到实惠,提高龙头企业的创建热情,积极参与,保障创建示范园区的持续发展。五是明确和落实相关政府部门乡村振兴的责任。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社会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合作,尤其是政府部门的相互支持,共同努力。相关政府部门和实施企业要明确责任,各负其责,并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并制定出与责任相应的激励机制,奖罚制度。通过目标责任制管理,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分明,奖罚到身,从切身利益上最大限度地敦促各部门和企业增加创建的责任感,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