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推行“党建+人才驿站” 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在高校工作的乡贤组建“帮帮团”在“菠萝的海”创立了“菠萝公社”,一批本土艺术家利用放坡村渔民荒弃的旧房子就地取材建起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民宿,科研院校专家带着科研项目和最新技术造访,各地企业前来谈合作、投项目,怀揣创业梦想的八方人才在这里起航……徐闻县人才驿站吸引一批批优秀人才相继“叩门”,成为当地破解农村发展人才难题的重要助力,为徐闻县产业发展和人才振兴注入新动能,赋能乡村振兴新活力。

  党建引领实施“3151”工程

  近年来,徐闻县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各级党组织“一把手”工程,认真探索创新“党建+”模式,深入实施“3151”工程,即:3级书记共抓乡村振兴、1根动轴推动乡村振兴、5个齿轮互动共进振兴、1个联盟带动全面振兴,推动“产业链党建联盟”+人才驿站工作同步落实,以产业振兴撬动人才振兴,人才振兴反哺产业振兴,合力助推乡村振兴齿轮。

  图片

  同时,徐闻县加强党建对人才振兴工作的引领,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为第一副组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等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委全面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的人才工作格局。

  徐闻县先后制定了《徐闻县产业人才引进实施办法(试行)》《徐闻县高层次创新人才评价认定办法(试行)》和《徐闻县教育局关于县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优待实施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渐成系统,落地成规。

  筑巢引凤打造人才驿站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及海南自贸港建设格局的开启,徐闻文旅产业再遇发展新机。作为祖国大陆最南端的徐闻菠萝的海、灯楼角和放坡村成为旅游投资热土。徐闻县人才驿站筑巢引凤,吸引各地优秀人才纷至沓来。据徐闻县人才驿站有关人员介绍:“人才驿站打通了联系服务优秀人才以及人才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促进专业人才、创新技术与用人单位的对接,帮助基层解决不少人才和技术短缺难题。”

  今年来,角尾乡立足“南极村”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依托民宿优势,大力打造了“南极村”人才驿站。作为镇级分站,主要是通过引进乡村人才、培育技能人才、集聚优秀人才、开展人才交流、强化人才服务等活动,靶向引进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艺术家、“土专家”、“田秀才”等各类人才,统筹好“外来人才”和“本地人才”,服务好乡村振兴。特别是角尾乡“产业链党建联盟”在人才驿站中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建立起“党建+乡村振兴+综治维稳“治理模式,通过村民议事平台(老黄调解室)和旅客服务平台(阿sin咖啡厅)抓化解矛盾,服务好人才。阿sin咖啡厅,“一杯咖啡生温情,化解矛盾暖人心”,成为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的创新模式。那里设置了党员服务岗,可为来访人才提供住宿、餐饮、调解、培训、休闲疗养等优质服务。当需要调解时,一句“阿sin请您喝咖啡”的理念,成为警民化解矛盾的催化剂和稳定器。

  图片

  据悉,今年徐闻县出台了《关于建设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推动乡村发展的实施方案》,人才驿站工作按照县、镇、村“三级”布局,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其中,县级人才驿站1个,镇(乡)级10个,还有曲界“菠萝公社”、角尾“南极村”村级2个。目前,县级驿站已调整到位,角尾放坡村驿站已建好,其他驿站正在紧张建设中,争取12月底全部建好并投入使用。随着徐闻县三级人才服务体系的建立,将全方位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集聚平台,吸纳乡村优秀人才。

  图片

  徐闻各级人才驿站承载着柔性引才平台、信息发布窗口、交流对接纽带、休闲疗养基地、咨询服务阵地等五大功能,为徐闻县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提供有力支撑。今年以来,该县创新实施“3151”工程,继续强化党建引领人才,引进各类人才近400名,涵盖党政储备类、教育教学类、医疗卫生类、产业科技类等各领域。广泛邀请各类优秀专业人才前来交流合作,吸引广州10多所高校师生及社会精英人士30余人,吸引一批大学生及在外乡贤返乡创新创业,签订合作框架协议3份,带动乡村产业迅速发展。

  柔性引才汇聚“紧缺急需”

  近年来,徐闻县借助省“扬帆计划”—“中国大陆‘南极村’旅游人才工程”项目资金和县财政资金的支持,先后引进中科院、广州城规院海南大学等单位专业人才近30人,编制完成了《徐闻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徐闻县乡村旅游策划设计》《徐闻县民宿发展规划(2021-2025)》以及《“南极村”城市设计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为该县文旅产业全域发展指明方向。同时,大力开发徐闻全域旅游智慧导览系统、制作全域旅游宣传片以及启动创建“菠萝的海”3A级旅游景区等文旅项目,将助推徐闻文旅产业大发展进入快车道。

  面对县级医院专家人才、医疗技术等方面的不足,近两年徐闻县妇幼保健院注重人才引进,引进名医专家坐诊、会诊、带教,有效提升了县域医疗整体服务水平。来自黑龙江的名医专家表示:“通过手把手传帮带,努力推广新技术,我们全心全意把经验、技术传授给当地医护人员,以‘造血’方式为当地打造一支技术过硬且带不走留得下的医疗队伍。”

  “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才驿站集聚效应,靶向柔性引进一批紧缺急需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让先进技术服务基层。”徐闻县委组织部人才组负责同志说。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主导产业的人才需求,徐闻县采取“项目+人才”模式,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解决企业、医院、教育等单位的技术(师资)力量不足等难题,吸引科研院校团队到徐闻进行技术指导、项目合作等,新签约引进一系列项目。

  在放坡村,人才驿站充分发挥实用人才技能作用,以乡村文化旅游设计师连君为代表的一批本土艺术家,结合文创主题,利用放坡村渔民荒弃的旧房子就地取材,建设起一批各具特色的“南极村艺术家部落”民宿群,吸引了一批国内外知名文艺界人士长住于此进行文艺创作。“南极村艺术家部落”民宿群在2018年获得“首批广东十大最美民宿”称号,被中央电视台、《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等媒体争相报道,得到全国各地旅游爱好者的关注和厚爱。

  图片

  图片

  曲界镇依托人才驿站,创新“人才驿站+农民+帮帮团(社群)”合作模式,以“菠萝+高校+民宿创意体”形式打造文旅精品,在徐闻曲界镇革命老区村庄军村,成功打造了全国首个菠萝主题民宿创意体——菠萝公社,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平台,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吸引大学生乡贤返乡创业就业。

  图片

  同时,位于角尾乡的国兴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对虾育种的高新技术企业,先后引进广东海洋大学专家团队近20人,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广东粤水电能源有限公司在该县人才驿站的指导下,建起全县首家博士工作站,柔性引进暨南大学4位博士,有效开展对新能源项目的科技攻关。徐闻梅溪实验学校从全国各地引进名校长和骨干教师人才,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提升。

  以引促育激活内生动力

  欲茂其枝,必深其根。徐闻县人才驿站在搭建柔性引才平台的同时,不仅聚才、引人,还要以“育木成林”之心育好人才,组织各类专业人才下沉基层一线,手把手教技术,点对点抓产业,着力打造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本土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近年来,徐闻县大力培育人才,以人才项目为依托,推动文旅产业创新发展,服务好乡村振兴。该县实施“党校+高校+体验式教学”的培训模式,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方式,分类组织乡村旅游人才、文创人才及红色旅游解说员等旅游骨干人才12期约500人次到高校、旅游职业学校及县内等地区开展专题培训。该县依托三级人才驿站和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等载体,开展各类培训100 余期,培训人数达15000 余人次。其中,组织教育、卫生部门组织骨干人才到异地名校(名院)跟班学习近1000人次;农业部门组织实用技术人才等开展专题培训1200多人次;人社部门积极开展“南粤家政”“粤菜师傅”“广东技工”等技能人才培训12000多人次,培养一支有思想、有能力、有干劲的农村发展人才队伍,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施展才华。

  今年,徐闻县人才驿站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联合县科协、县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开展农村电子商务专题、优质菠萝种植技术等培训讲座,导师结合当地农村发展现状,引用典型案例讲解特色农产品品牌塑造和网络营销等知识,让学员受益匪浅。例如,广东省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曲界基地在徐闻开发了农业大数据、产销对接大数据,为做好电商互联网运营服务和农业产业链整合运营服务打好基础。徐闻县诺香园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种植的菠萝出口到日本、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积极发挥网络作用,将徐闻文旅产品推向世界。

  徐闻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旭表示,接下来,徐闻县将按照省市组织部门有关工作要求,紧密结合重点帮扶乡镇乡村振兴工作,依托乡镇党群服务中心现有资源和力量,做好聚才引才育才用才留才文章,把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打造成乡村产业发展和人才振兴的“最强辅助”。

  徐闻融媒记者:徐大荣 叶王冠

  编辑 :庞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