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知青回忆录《南端足迹》出版发行

近日,由93名知青撰写、徐闻县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编辑、陈志圣主编、中国诗书画出版社出版的《南端足迹》正式出版。这是一部特殊年代的特殊群体青春记忆的纪实文集,全景式反映了当年知青活生生的真实故事。9月13日,徐闻县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举行了新书首发仪式。徐闻县文广新体局、县党史研究室、县广播电视台、县博物馆、县文化馆等单位领导,各协会相关负责人,书的编者、作者和知青代表等参加了新书首发仪式。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徐闻县有3800多名知青响应号召,轰轰烈烈,告别城市,告别家人,奔赴50多个知青下乡点,有的下到当地农村、农场,有的离开家乡到了海南岛生产建设兵团插队落户。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知青们吃着番薯饭、野菜汤,披星戴月走进橡胶林深处割胶,钻进砖瓦窑内抱出烫手的砖瓦,露宿在水利建设工地,在水田里插秧……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作中,不断摸爬滚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迷茫、有躁动、有热血、有期待、也有眼泪,给他们烙下了深入灵魂的记忆。

青春已渐行渐远,50年来的点点滴滴,《南端足迹》里93位知青重新回忆、审视曾经拥有过的青春,记录了各自的亲身经历,真实的生活和真实感受,或全景、或片段,或只是一个小故事,描述了上山下乡的激情岁月以及当年的坎坷艰辛;多角度重现了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也为后人研究知青历史提供了丰富、原始的资料,富有文学性、人文性、大众性、历史性、文献性。

《南端足迹》图文并茂,收录了93位作者183篇作品,其中回忆录文章88篇,链接文章议论文9篇,诗词79首,还有大事记,各样黑白彩色照片350多幅。全书分为红土印记、知青情结、激情岁月、岁月如歌、链接文章、知青论坛等六部分,409页,30万字。

图一:《南端足迹》.jpg

《南端足迹》

图二:给各单位赠书.jpg

给各单位赠书

广东省政协原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原徐闻县五?七农场知青杨懂先生为该书作了题词:“我们从历史走来,青春在磨难中绽放!” 当年徐闻县知青上山下乡办公室主任、现年86岁的梁惠芳,曾经目睹欢送过徐闻一批批知青下乡,她认为《南端足迹》是一部资料与知识、文字与图片并茂的著作,为正在研究或者学习知青历史文化的人士提供了一份最新的作品。她说:“‘知识青年’这个词,不应该只让人想到艰难困苦,想到往事,想到目前正在国家、地方和各部门挑大梁的老知青,更应该让我们想起掀起构筑美好‘中国梦’新时代信息。相信这本书能让我们更多感受到什么!”

图三:首发仪式现场.jpg

首发仪式现场

首发仪式上,徐闻县文广新体局副局长黄良应作讲话,认为该书对宣传徐闻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大家把握时代旋律,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进一步挖掘县历史文化资源,多写群众喜闻乐见的、反映地方特色的书。县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吴盟说:“《南端足迹》一书历时数年,凝聚了知青联谊会和知青研究会编辑委员会全体成员的心血,讲述了知青故事,全面真实再现了知青上山下乡的历史。”主编陈志圣先生介绍了图书征集稿件、编纂、筹集资金、出版发行的经过。各领导、知青代表先后围绕知青研究会与《南端足迹》进行了发言。部分知青代表饱含深情地朗诵了知青题材诗词,真挚而感人。

现场进行赠书仪式,与会的各单位领导、赞助单位与赞助个人接受了县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的赠书。最后,知青艺术团进行了文艺表演,一些老知青们兴奋地手舞足蹈,伴着音乐节奏跳起了“忠字舞”,瞬间仿佛将大家带回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现场多名知青也情不自禁唱起歌来,场面非常热烈。

据了解,徐闻县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于2017年4月成立,是目前全国县级唯一的一家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一年多来,研究会前后组织了七百多人赴香港参加联谊活动,举办了《激情岁月》知青书画展,出版了知青回忆录《南端足迹》。(作者:吴开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