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万亩菠萝的海,彰显中国菠萝第一县的气派。那香味醉人的菠萝果所蕴藏着的菠萝引进第一人既心酸又感人的故事,却不为人们所知。近日记者前往中国菠萝第一村——愚公楼村,寻觅菠萝引进第一人的足迹。
菠萝在我县并非古已有之。据《徐闻文史》记载,徐闻菠萝起源于1926年,是龙塘镇北平村农民倪国良逃难“南洋”,返乡带回“巴厘”菠萝苗在曲界愚公楼推广种植。经《广东农业史志》考证,认定他为广东最早种植菠萝的人。
倪国良为何逃难“南洋”呢?他的后人告诉我们,倪国良1897年出生在徐闻龙塘北平村。1921年因土匪把倪国良的堂侄活活烧死,他咽不下这口气,偷偷袭击了土匪头目。
倪国良的73岁侄子:在解放前,徐闻的土匪比较多,经常出来危害老百姓,有一次就烧到我大伯的村子里面,结果就把我的大伯的亲人烧死了,我大伯很气愤,就拿他自造的猎枪,把土匪的头目打伤了。土匪头目给打伤了以后,就发誓,一定要把我的大伯杀死,我大伯就不能在徐闻住了,他就被卖猪仔,卖到南洋。
为躲匪害,倪国良不得不背井离乡,在“南洋”落脚一家徐闻籍华侨开办的种植园打工,从而学会了种植菠萝。
倪国良侄子:他本来就很勤劳的,不仅是学会了,还改进了种植方法。五年以后,徐闻又有人,又有新的猪仔卖到那边去,告诉他,他打伤的土匪内讧的时候,自己死掉了,感觉危险解除了,他就回来了。
回国前,倪国良对菠萝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怀着一个美好的愿望,让家乡父老也能尝上美味的菠萝果,于是冒险带回菠萝种苗。
回国后,倪国良举家迁移到愚公楼村定居,开垦荒山试种菠萝。由于当地属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加上土地肥沃,首次种植大获成功。从此,徐闻的水果就多了一个品种——菠萝。
张虹:1957年,种菠萝致富的倪国良,在村子里建起第一座由青石块垒起的石墙屋,“石墙屋”一时成了“地标”,惊动四乡八邻。这时村民才发现,种菠萝可以脱贫致富。
原愚公楼小学校长:这就是他种菠萝建这座宅的,在村中是最靓的,见他种菠萝赚到钱,大家就跟着种菠萝。
一些老人回忆说,倪国良心地善良,不管谁想种菠萝,他都乐意送种苗,用心教村里人种植菠萝。
愚公楼村村民张成明92岁:记得他刚从南洋回的时候,他带菠萝种回来,种下第二年第三年,就发苗给群众种。当时村中种茅草、种甘蔗,村民看到他种菠萝收入好,销路又好,村民就跟着种。
建国后,倪国良与村民们不断改良菠萝品种,同时也直接推动了我县菠萝产业的发展。
1987年,倪国良逝世,享年91岁。他用大半生精力推广种植菠萝。
由于倪国良没有子女,他弟弟的女儿继承他的家业。今日的倪氏继承人也是依靠种植菠萝盖起了小洋楼,过上幸福生活。
倪国良的44乡侄孙 :我妈说我是吃菠萝长大的,我也知道我是菠萝养大的。我伯公曾经教过我说,你要把菠萝种植下去。作为倪国良的后人,我要把菠萝的产业做强做大,打响自己的品牌,销往全国,销往全世界。
如今,倪国良从“南洋”带回的品种“巴厘”被国家命名为“中华名果愚公楼牌巴厘菠萝”。(记者:许林颖 程壮 邢月云 编辑:廖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