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这是用来形容能够孝敬公婆的好媳妇。然而在锦和镇坑口村正有这么一位又落孝来又落贤的好媳妇,她坚持10多年无微不至照顾卧床的公公,无怨无悔,她叫张锦英。
张锦英出生在农村,出嫁前就是家里的好帮手,是爹妈的好儿女。15年前,经人介绍嫁到了锦和镇坑口村。由于张锦英勤劳、聪慧,家里家外都打理得整整有条,深受家人喜爱。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2004年初,75岁的公公突然患上了帕金森综合症,生活无法自理。
虽然公公生有4个儿子,但是为了生计,兄弟们都在外面打工。因为公公跟丈夫住在一起,所以照顾公公的重担就落在张锦英身上。由于男女有别,张锦英怕照顾公公招来闲话,她便想让丈夫回来照顾公公,但是这样家里就断了经济来源,一家人生活成了难题。无耐之下,张锦英顾不了那么多,决定自己在家照顾公公。采访中,张锦英说:“我老公去打工,孩子也要去学校,生活很难维持。”
刚开始,张锦英照顾公公日常的生活起居遭到许多人的议论,让张锦英觉得难为情,但是一想到公公生病无人照顾,她就不断地告诉自己,不用太在意别人的流言蜚语,只要做自己该做的事就行了。采访中,张锦英说:“我只要做对得起自己良心的事,我不怕别人说,老人需要我们照顾,照顾老人对子女都好,该做的事就做,对得起自己良心就行了。”
平日里,张锦英除了要照顾公公之外,也要忙着干农活。为了照顾好这个家,每天早上,张锦英天还没亮就起床煮饭、做菜了。饭菜弄好之后,公公如果还没起床,张锦英就赶紧忙别的家务。公公醒了,她又得忙着帮公公洗漱、喂饭、扶着公公上厕所、擦身。晚上,对张锦英来说,更是疲惫不堪。因为害怕公公晚上出意外,张锦英每天都睡在公公床前的沙发上,公公只要动一下,她马上就醒了,每晚她都要起来好几次。尽管每天都累得喘不过气来,但是她却毫不怨言,她觉得这是为人媳妇该做的事。采访中,张锦英说:“他醒了要扶他大小便,给药给他吃,帮他按摩,陪他聊天,我晚上都是铺椅子在他床边睡。”
由于农活收入微薄,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丈夫在外打工维持,还要供三个孩子上学,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可是张锦英却依然坚持每天变着样给公公买一些有营养的菜,孩子们却每天跟着她粗茶淡饭,她宁愿苦了自己的孩子,也不愿意苦了公公。
自从公公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后,张锦英不但要给他喂药喂饭,洗衣,还要给他洗澡。由于公公长期卧床,为了不让他身上长褥疮,细心的张锦英一有空就给他翻身子,擦身、按摩,她觉得老人也需要干净,这样能够让老人心情舒畅,有助病情好转。或许是长期缺少运动,她的公公经常便秘,每次上厕所都要蹲很久。为了让公公上厕所舒服一些,张锦英自制了一张椅子,让公公坐在上面大小便,既卫生又省力。这么多年在张锦英的细心的照顾下,公公从来没有出现褥疮现象。采访中,张锦英说:“我每天给他洗澡,一天洗三次,给他擦身,手脚,所以没有长褥疮的现象,老人也需要保持整洁。”
看着张锦英每天忙进忙出,非常辛苦,三位大嫂都提出轮流照顾公公,但是考虑到这样对老人的心里会造成不良影响,张锦英回绝了大嫂们的建议。
也许张锦英的孝心感动了上苍,今年5月份,86岁的公公病情突然大有好转。在别人的掺扶下,可以慢慢走路,这让全家人都感到特别开心,特别是张锦英,她比任何人都激动。因为只有她才能够体会得到其中的艰辛和苦辣。张锦英说:“我们谁都高兴,(公公)能走路了,老人尽量让他保持心情舒畅,病情恢复就很快。”
虽说现在张锦英的公公也可以试着走路,但是村里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觉得像一个奇迹。其实他们心里都很清楚,这么多年来,如果不是靠张锦英一直不离不弃照顾着公公,他的病情是不会好这么快的。村里好多人都觉得像张锦英这样的好媳妇难能可贵。采访中,锦和镇坑口村委会书记孟广招说:“张锦英作为一名儿媳,自从她家公生病10多年,她无微不至地关心她的家公,非常孝顺,周边的群众都觉得她是一位好媳妇。”
一个没有血缘的媳妇,面对流言蜚语,却依然选择照顾生病的公公,而且照顾了10多年,张锦英的这份孝心感人肺腑,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者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现人世间的美好。(记者:黄春草 吴壮鑫 编辑:宋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