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聚焦】琼州海峡的“风向标”——记全国交通系统劳模、海安新港总经理张金虹


张金虹在调度中心检查工作


  (湛江日报讯 文/记者 梁染渠 曹龙彬 全媒助理 黎阳明 图/通讯员 冯辉)5月,徐闻天空的太阳明晃晃,但海风还是带来令人惬意的凉爽。海安新港码头的风向标,在风中左右摆动着。风向标的箭头永远指着风吹来的方向,似乎告诉你,不管狂风或微风,风向标永远执着。


  刚刚获得全国交通系统劳模荣誉称号的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广东分公司副总经理兼海安新港总经理张金虹,欣然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他很健谈,思维清晰,每说一句话,微曲的头发似乎很有节奏地跳动着……


  很难想象,今年年仅40岁的张金虹,已领衔海安新港走过12个春秋,而且业绩年年飙升。仅2014年,海安新港吞吐量货物1505万吨、旅客390万人次、车辆74万辆。在徐闻三个港口中,出港车辆、出港旅客、出港吨位占了鳌头。特别是海安新港建立的“现代服务业标准体系”,成了全国客滚轮渡港口服务行业的标杆。


  “娃娃司令”令人刮目相看


  时间回溯到2003年,获知徐闻海安建设新港码头,记者前往采访。在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记者想找领导,工人指了指办公室说张总就在那儿。走进里面,记者发现只有一位大约20多岁的“毛头小子”在办公,于是又折返出来。后来,工人告诉记者,那小子就是张总,是这里的总经理。


  记者了解得知,张金虹1998年从重庆交通大学毕业后,先后入职广东航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在广州任职期间,因为他技术、业务过硬,工作成绩显著,几年后升任公司经营发展部经理一职。



蓝天下的海安新港码头,停泊着的客滚船候命出发


  2003年5月,公司开发建设海安新港码头,他被委以重任,以项目公司总经理的身份来到祖国大陆最南端徐闻,开启了新的征程。当年,他年仅28岁。


  张金虹爱学习在圈内无人不晓。当年在他简陋的办公室里,到处都是工程手册和图纸。“不学习,管理起来就费劲。自己不懂技术,反而去要求别人,人家也不服气。”张金虹说,每一个项目开工之前,他都要做足功夫。


  一次,工人在码头绑扎钢筋,他怎么看都觉得不顺眼,但一时又说不清楚缘由,于是跑回办公室查图纸。弄明白后,他又立即回工地纠正。还有一次,为了证明水泥“塌落度”不符合标准,他自己先取样实验,然后再去要求施工方化验。


  爱学习,令张金虹获益匪浅。他在筹建海安新港期间,通过全国统考参加了暨南大学MBA在职研究生学习,每个周末都要坐车到广州学习,星期一再返回徐闻上班。他说:“巧的很,MBA课程老师所教的管理知识,在周一的管理工作就用上了。”


  张金虹说:“课堂上学习的东西,在肚子里热乎乎,马上就派上场,接受港口管理实践的考验。遇到管理上的问题,马上有这方面的导师耐心指导解决,即学即用。”理论结合实践,让他的管理能力突飞猛进。


  持续不断的学习,让张金虹的专业知识越来越丰富,岩土、混凝土和工程结构等深度问题,随口可讲,施工管理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我的十米我做主”


  过去,海安只有一个港口,用本地话来说是“独市卖牛笼”。因此,不管是港口经营方还是船舶经营人,都没有一套服务业标准体系。但随着海安新港、粤海铁轮渡的开通,海安这弹丸之地,一下子涌现出3个港口,竞争激烈不言而喻。


  如何打造现代服务业标准体系?如何让客人满意?在张金虹的领衔下,海安新港用了4年的时间打造和实施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大体系”,并于2013年11月顺利通过“广东省现代服务业标准化体系试点单位”评审,作为广东省唯一的客滚运输行业“现代服务业标准体系”试点单位,该标准体系的建设也成为了新港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自2015年1月1日实施以来,该管理体系效果明显,再次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及旅客的充分肯定,也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标杆港口。


  记者日前在海安新港走访时看到,这里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员工着装统一、礼貌大方。向候车厅几位员工了解得知,张总的管理很严格,经常到各个岗位巡查拍照,但其很少当场批评员工,一般是“秋后算账”。“因为他的手机中保留有充足‘证据’,并且大多都是个别批评教育,所以我们都乐于接受,勇于改正。”员工郑小姐说。


  张金虹告诉记者,在打造“现代服务业标准体系”标杆港口的过程中,该公司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融进去很多人性化的管理。“比如‘我的十米我做主’岗位提示语,本着‘做者写,写者做’原则,我们先分散到各个小组,各个小组再分散到各个员工,最后汇总讨论达成共识,才形成具体的操作细则。这样一来,既发挥了员工的聪明才智,又发扬了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氛围。”张金虹说。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来海安新港考察时,高度评价海安新港的企业管理和客户服务,希望其打造成全国客滚港口行业的一个标杆。


  “红海之争”与“蓝色经营”


  琼州海峡是中国三大海峡之一,也是交通部重点监控的“四区一线”水域之一。目前海南与大陆的往来主要靠渡轮。


  海安新港综合事务部经理何瑛告诉记者,仅徐闻就有三个渡轮码头。以前,包括海南秀英港等码头在内的都各自为营,出现不良竞争,结果造成琼州海峡运输业不规范,也让旅客叫苦不迭。


  海安新港副总经理杨卫忠说,这样不仅损害了企业和旅客的利益,也严重影响了地方的形象。


  广东双泰运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海安新港董事长刘庄说:“‘红海之争’两败俱伤,张金虹主动请缨,多次与各方沟通,同时积极调整营运策略。随着‘新旧两港联营’、‘轮班运行’、‘定时发班’等一系列营运组合拳打出,解决了琼州海峡混乱的营运状况,也维护了企业的利益。”


  人生没有句号,只有逗号


  据悉,目前由中国路桥、湛江航运集团、广东双泰集团合资成立的广东徐闻港有限公司,在南山镇公园湾内投资、建设和负责经营徐闻港。徐闻港已确定今年10月份动工建设,预计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湛江开展面向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外贸易的又一重要港口,与湛江港、海南省现代化港口形成资源共享。


  身为一名央企的员工,张金虹被派驻祖国大陆最南端的海安镇已经12年,主导了海安新港从筹建——开工——竣工——运营——发展的全过程。在十多年工作期间,他顾全大局,服从安排,不计名利得失,舍小家,顾大家。


  去年的7月和9月份,两次超强台风正面袭击徐闻。每次面对台风,张金虹都坚守一线。由于港口工作的特殊性,每次的台风天,就是张金虹的不眠夜,尤其是台风后滞留车客的疏通工作,更是让人头疼。但这么多年来,海安新港畅通车客的工作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深受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好评。


  12年在海安新港挥洒青春,张金虹始终如一,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近年来,他先后荣获中国路桥“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称号。今年5月,他荣获“全国交通系统劳动模范”称号,是湛江地区与海南省港口唯一获此殊荣的一个。“荣誉是新港人共同努力的结晶,应该属于大家。”张金虹谦恭地说。


  “人生没有句号,只有逗号!”张金虹说这番话时,深情地望着西边的徐闻港方向,似乎他的思绪又飞到了那里。(编辑/宋裕国)


    新闻来源:http://szb.gdzjdaily.com.cn/zjrb/html/2015-05/28/content_19013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