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用双手铸就500米铜墙铁壁 20年坚持彰显徐闻农民家乡情

  近20年来,龙塘镇朋寮村的村民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铸就了500多米的防浪堤。20年的坚持,彰显了徐闻农民对家乡最真实、最朴素的感情。

  朋寮村是龙塘镇一个靠海的村子,由于该村特殊的地势,临海都是陡崖,没有沙滩以及海浪的缓冲区,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村里的前村长、年过80的老人李昌照告诉记者,解放前,村里的土地还要延伸至海里30多米,几十年来,由于受到海浪常年的冲击,再加上每年台风的影响,村里有近30亩的土地都吞没到大海里。朋寮村前村长李昌照说:“过去我们陆地还在二三十米开外,由于台风多年的侵蚀,陆地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海岸线不断地逼近村子,距离村民的住宅,最近的已经不到30米。为了保护村庄,保护家乡的水土不再流失,1998年,时任村长李昌照开始谋划建设防浪堤。朋寮村前村长李昌照:“我们为了保护水土,保护我们的海岸线,所以在98年就开始筹集资金,自力更生,就修建了八九十米海堤。”

  刚开始筹建的90米防浪堤,是由村民自己筹资、自力更生、出工出力进行建设,并且得到全村老少的积极响应和支持。朋寮村村民李元培说:“开动建设之后,老的、幼的、全村人都来工,干不了重活,扛不了石头的,就捡小石块,把海里面的小石块捡起来镶到里面的缝隙。”

  由于当时的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涨潮难以施工建设,所以村民们只有在退潮时抓紧施工,建设进度受到了潮水的影响,有时候夜里才能退潮,村民们只好拉着电线到现场进行施工朋寮村村民李元培说:“当时修建比较困难,要讲究潮水(涨退情况),碰到夜里退潮就夜里修建,就拉水拉电到这下面修建。”

  刚开始建设时,村民们只是用石块、混泥土进行简单的堆砌,工程进度不但缓慢,而且质量也难以保证。但是朋寮村的村民们这种热爱家乡的朴素行为,得到市县镇等多级党委政府以及水务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先后拨款100多万元以及运送碎石、水泥等建筑材料,并派专业技术人员驻点到该村进行技术指导,确保工程质量。朋寮村村民李元培说:“修建之后,感动县政府,也派人下来支持我们,要我们以后要这样继续这样修建下去,保护水土,连续拨钱来资助我们。”

  20年来,当时精力充沛,最先号召乡亲们建设防浪堤,保护村庄、保护水土的李昌照、李元培等,都已经成为古稀老人;该村的班子领导换了一批又一批;海堤也从最初的90米增加到现在500米;然而不变的是村民对村庄、对家乡的那份感情;不变的是,朋寮村村民的同心协力,用近20年的坚持和汗水,给村子铸就了一面铜墙铁壁。朋寮村前村长李昌照说:“这500多米海堤的作用非常大,而且受到了各次台风的考验,尤其是2014年的两次台风,这两次台风非常强大,17级以上,修建了海堤,所以这片海岸一点土都没有流失,树也非常好,椰林保持得非常好,也就是归功于海堤的作用。”

  朋寮村村长李昌仲介绍:“现在原来向东面的码头,再延长三百至四百米的范围。争取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来完善向东的三四百米海堤。”

  朋寮村村民李升读:“我们徐闻农民对家乡的感情,有了这种出发点,所以就自觉起来做这个防浪堤。”(记者/陈瑜初  杨大鹏 编辑/宋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