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小特产”种出美好“姜”来


工人在地里收割徐闻良姜。


  立秋时节,良姜收获季接近尾声,徐闻良姜的从业者们依然忙碌。姜地里,一顶顶不同颜色图案的太阳伞底下,女工们用小刀麻利地砍削清理良姜根须,构成一幅别具特色的田园风光;晒场上,随着姜农每次翻动,良姜香气愈加浓郁,火热的太阳、棕红的良姜、欣慰的笑容,交织出丰收喜悦图景;加工厂内,筛去鳞片灰渣、打包装袋,良姜从大陆最南端走向全国、飘香世界。超过800年种植历史的徐闻良姜市场逐渐“火热”起来。

  上月,市委工作会议专题研究推动徐闻良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将徐闻良姜打造成百亿级乡村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为火热的良姜市场再添“一把火”。从业者怎么看待良姜产业发展态势?良姜在种植、加工、储存、流通、销售环节还有哪些堵点?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深入田头、晒场、厂房、仓库,采访本地种植、经销大户和外地客商,听一听他们对良姜产业发展的所思、所急、所盼。

良姜加工车间,工人在卸货。


  回望:探路者获利颇丰

  在东南亚市场,“中国龙塘良姜”以其好品质广为人知。龙塘镇是徐闻良姜主产区,全县良姜种植面积6万多亩,龙塘就达到2万多亩,有30多条村庄、2000多户农户种植良姜,辐射带动曲界、城北、海安、锦和、和安、下洋等乡镇良姜产业发展。

  翁小泉是龙塘镇良姜种植大户,也是最早一批勇闯徐闻良姜市场的探路者。翁小泉在经营北运菜中了解到良姜制作的香料很受市场欢迎,2001年回到家乡龙塘镇种了150亩良姜,收获时卖了好价钱。尝到甜头后,翁小泉把事业的重点转移到种植良姜,不断扩大种植规模,于2022年成立了广东全丰农业有限公司。目前,种植1000亩,年产干姜约400吨,同时发展加工、流通业务,每年销售额超800万元。

  近年来,翁小泉通过发放良姜种苗和收购成品,带动村里乡亲种植良姜约500亩。随着良姜行情上涨,翁小泉和姜农们迎来了丰厚的回报,他本人还被徐闻县授予“十大流通大户”称号。

  因良姜而获利的,不仅仅是徐闻本地人,还有从全国各地来“淘金”的客商们。他们在徐闻种植、收购、销售良姜,并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商业网络,近年来在良姜市场获利颇丰,也推动徐闻良姜走得更远。

  “良姜可以食用,也可以药用。我们外地人都知道良姜是宝贝。”正在海安镇一处空地翻晒良姜的乔国亮告诉记者。乔国亮来自河南南阳,长期做香料生意,2016年在网上看到徐闻良姜没人买的消息,赶来徐闻采购了一批。随后,又带着家人和数百万的资金在徐闻扎下根来,将业务拓展到种植、收购、销售、流通各环节。

  目前,乔国亮种植良姜300亩,每年收购150吨,在玉林、亳州、西安等地都有许多客户。2021年种下的第一批良姜已经进入收获期。“产量可以,刚满3年就有8000多斤每亩,刨去成本,一亩地利润有12000元,很不错了。”老乔满意地说。

  徐闻良姜干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吸引了香料行业大企业前来采购、投资。长沙彩云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化食品配料企业,旗下拥有100多个原料基地,与多家大型食品生产企业、大型餐饮连锁企业、调味品商贸公司长期合作,产品销往全国20余省市以及海外市场。 2017年开始,该公司在徐闻五一农场设立采购点,收购、加工、储存良姜。

  “公司常用香料约20种,我们到良姜产地徐闻投资设点,也是希望找到高品质的原料。”该公司采购经理张力盛介绍,近年来,公司良姜采购业务稳步增长,每年在徐闻采购干姜300—400吨,为洽洽瓜子、绝味鸭脖等大企业供应良姜单品原料或者复配香辛料。

查看徐闻良姜的晾晒情况。


  现状:做大良姜产业亟待破题

  2020年以来,徐闻良姜由于供不应求“身价大涨”,从原先的15元/公斤涨到30元/公斤,最高价格达到50元/公斤,带动良姜种植面积逐年递增。目前,徐闻每年良姜收获面积约2.5万亩,鲜姜总产量约12万吨,干姜总产量约4.2万吨。2023年徐闻良姜全产业链产值约28亿元。

  随着行情大涨,市场不断拓展,良姜行业日渐成势。当记者问及是否考虑扩大投资、做大良姜这门生意时,多位从业者们不约而同地给出了肯定的回答,紧接着用一串“但是”表达其顾虑与期盼。

  “当然想做大!我们愿意投资,但配套的东西要跟上去,需要政府各方面支持。”乔国亮坚定地说。

  “良姜价格好,这两年很多人找我谈合作种植良姜,或者投资建厂,也有外国订单来找我,我都婉拒了。”翁小泉坦言自己也想种多一点,但目前当地在良姜加工、流通等方面都还跟不上。

  采访中,一线从业者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良姜产业要实现从十亿级向百亿级的飞跃,不能全靠市场,也需要政府的有力引导。当前,一系列制约良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必须通盘考虑,全面系统地一一破解。

晾晒徐闻良姜。


  要出好良姜——规范种植管理

  良姜种植生长需要3至4年,一般认为生长3.5年的良姜才达到品质“巅峰状态”。“我们的调味品配方中良姜用量是固定的,如果使用年份不够的良姜,会影响产品味道,也会损害徐闻良姜的口碑。”张力盛表示,在良姜价格看涨的形势下,要通过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加强引导管理,避免姜农提前采收“月份不足”的良姜。

  华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姜峰教授也表示,应该制订道地性标准,建立种植技术规范,建设“道地药材良姜示范基地”,重点研发健康种植专用肥料和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

  对此,湛江市农业农村局计划在徐闻良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8个乡镇逐步适度扩大良姜生产规模,加快形成良姜高质高效生产区。引导扶持良姜现有生产企业、种植大户大力发展良姜标准化、规范化种植,积极引进一批制药企业、调味料企业在徐闻建设生态高效标准化良姜生产基地。

翻动晾晒的徐闻良姜。


  要有地方晒——升级扩容产业园

  采收后的良姜,必须在太阳底下连续晾晒10—12天,才能达到干姜状态。期间一旦遇到雨天潮湿,良姜极易发霉,特别是切块的良姜只要一夜就长出白毛,需要重新水洗,继续晾晒,整个晾晒时间可能延长到25天乃至1个月,不仅效率降低,还损害良姜品相,增加成本。可以说,目前晒姜基本是“看天吃饭”。晒场不够,是当前摆在从业者们面前的共同难题。

  乔国亮今年在距离种植基地60公里的海安镇,找到两块民房之间的空地作为晾晒场,正在晾晒60吨良姜。老乔说,再多就晒不下来了。“没有晒场就没有市场。一般香料产地都有晒场,比如玉林市就建立很多大大小小的八角晒场,有政府建设的,也有企业建设的,可以对外出租。”谈话间,一阵过云雨突然下来,老乔连忙和工人用塑料膜铺盖好,不过这也只能暂时遮盖,必须尽快通风晾晒,否则良姜会“发烧”,长毛更快。

  由于没有固定晒场,每到良姜收获季,翁小泉都要为找晾晒场发愁,这也是他不敢大规模扩大种植面积、不敢接太多订单的一个原因。他表示,建晒场每平方米大概要60元,但成本不是主要障碍,关键是用地问题不好解决。

  张力盛表示,该公司作为专业化食品配料企业,十分重视香料品质,坚持采用自然晾晒的良姜原料,把好质量安全关。由于天气影响,加上场地限制,公司采购点今年4个月仅成功出货3批干姜,每批只能晒120—150吨生条。

  采访当天,记者在采购点遇到了长沙彩云的客户代表洽洽食品香辛料采购工程师张东亮。张东亮告诉记者,公司注重产品溯源、降本增效,每年需用干姜达200多吨,所以他每隔一段时间就到产地调研,了解良姜种植、粗加工、品质等级等情况,确保货源品质质量。

  冷库储存能力是掌握良姜定价权的重要筹码。“90%的良姜来自徐闻,但是定价权不在徐闻,而是在持货者的手里。”张力盛表示,只要储存条件跟上,种植户可以选择在适当价格卖出,掌握市场主动权。如果没有合格的保存条件,良姜会吸水、长虫、损耗,亏本也要卖出去。而在玉林国际香料交易市场周边就有很多冷库可以租用,储存1吨香料费用大概500元/年。

  事实上,徐闻县2019年获批建设徐闻良姜产业园,形成生产、加工、流通、休闲等全产业链推进格局。然而,从业者表示,目前产业园区不能满足迅速发展的良姜行业需求,亟需打造集晾晒、加工、仓储一体化功能强大的产业园,以及专门的交易市场。同时,成立良姜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引导规范种植、管理,拓宽销售市场,抵御风险,抱团做大良姜产业。

工人在整理良姜。


  要有地方卖——打造专业交易市场

  “外地客商来了,都没市场可以看货,也没有地方住宿。”有从业者略显无奈地告诉记者。

  目前徐闻没有固定的良姜交易市场,只有零散的小收购点,且交易方式原始。外地收购商来到徐闻后,一般选择租住村民家里,然后通过本地经纪商逐家逐户查看货物数量、品质等级、价格,效率低下,采购100吨货要跑好几天。此外,外地客商还要向经纪商支付一定的手续费,一般是两毛钱一公斤。

  “如果有专门交易市场,现场看货、当场下单,可能5分钟就能达成交易。在种植、加工、储存各环节严格规范、产品标准等级稳定的情况下,我们甚至不用到现场,通过一个电话、一张图片就能完成交易。像四川香砂仁、云南草果都能实现远程交易了。”张力盛告诉记者。

  此外,专业的交易市场聚集了人流、物流等各种市场要素聚集,必将带动配套的餐饮、住宿行业发展。

  展望:“姜”来可期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近期召开的市委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做实政策保障,强化规划、用地、资金、人才等要素支撑,综合施策、协同推进,为徐闻良姜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徐闻县也提出做好2024年徐闻良姜“十件事”,其中包括:制定推广一套良姜标准化种植规程;打造一批高标准核心种植示范区,做好质量安全监控与溯源;打造晾晒、烘干、储藏、加工、流通和交易等多功能的良姜交易集散中心;开发一系列加工产品等。

  近期先后参加了市、县两场推动良姜发展的会议后,翁小泉显然更有了信心了,“我一直都想把良姜产业做大,这不仅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家乡龙塘的农民兄弟和长期合作的老客户,为此提了不少意见建议。如今政府高度重视良姜发展,希望尽快落实相关政策措施,这样我们更加有激情去种植,种多一些,让村民增加收入。”

  目前,翁小泉正在物色场地,计划在龙塘镇投资建设收购点、加工厂等。“我们还要推动良姜‘走出去’,到山东滕州、安徽亳州、广西玉林等全国香料市场开设店铺,大力推广‘湛品’广徐闻良姜品牌。”翁小泉满怀憧憬地说。

  做大良姜产业,未来可期。

  他山之石:

  借鉴玉林香料产业发展路径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多名从业者提及同样是传统香料,良姜与八角等香料在晾晒、加工、储存、流通环节有颇多相似之处。做大良姜产业,可借鉴广西玉林发展香料产业的经验做法。

  公开资料显示,玉林是全国最大香料集散地,也是八角、肉桂、沉香等香料的主要种植地,香料树种种植面积350多万亩。其中,八角种植面积约61.75万亩,“玉林八角”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当前,玉林市多措并举推动香料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打造千亿元香料产业集群。

  正在建设的玉林香料产业园是玉林市统筹香料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项目,重点发展香料精深加工和调味品产业。玉林国际香料交易市场拥有全国配套齐全、品类丰富、规模宏大的现代农产品综合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和服务基地,聚集了连通世界的香料产业资源和商品,每天营业额超过 3000 万元,年交易量高达100万吨,是全国最大的香料产品交易中心、定价中心。

  今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支持玉林市香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大力推动玉林市香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千亿元香料产业集群,提出了支持建设高标准香料种植基地、支持玉林市香料加工高质量发展、完善提升香料交易集散中心功能、推动制定香料(中药材)产业标准等九大方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