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业高质量发展三大实践受热议!国家级乡村振兴论坛广州举行

  初冬的广州,阳光灿烂。珠水流淌,再次奏响乡村振兴的乐章。

      11月12日,以“凝聚发展动力,推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第二届乡村振兴(广州)论坛在广州举办,大会向外界传递出时代强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凝聚各方智慧,汇聚各方资源,形成强大合力,接续奋斗,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愿景一定能实现。

  论坛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广东省人民政府指导下,由中国乡村发展协会主办,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联合主办。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陈良贤致辞,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三农”领域专家叶贞琴分享广东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做法和经验。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试验区,在乡村振兴路上踔厉奋发勇于创新,成效明显,广东农业高质量发展三大实践引起与会人员热议。通过市场化、工业化、集群化,从广度、深度拓展农业价值,以产业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引领下越走越宽。

  

第二届乡村振兴(广州)论坛现场

  强劲引擎——建设“12221”市场体系

  从徐闻菠萝到高州荔枝,从四会兰花到白蕉海鲈,从湛江金鲳鱼到广东丝苗米……

      近年来,广东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12221”是市场化拓展新空间的密码。

  2018年春天,中国最大的菠萝产区湛江市徐闻县,70万吨菠萝销售遭遇前所未有的滞销,每斤菠萝价格跌到0.2-0.3元,大片菠萝烂在田头。

  深入调研,发现症结。2019年起,省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搭建组建徐闻菠萝专项工作组,与徐闻县委县政府联合启动徐闻菠萝“12221”行动。

  

  “12221”行动当年就见到了成效。传统菠萝品种巴厘的田头出售价,从2018年的0.2-0.4元/斤,涨到0.8-1.1/斤,凤梨果价格达到3-5元/斤,初步解决了果贱伤农、丰产不丰收等问题。5年后,徐闻菠萝平均收购价达到2元/斤,36万亩15亿斤徐闻菠萝价高价稳,农民田头纯收入15亿元;如今,“波萝的海”除了卖鲜菠萝外,还有鲜切菠萝、菠萝月饼、菠萝烤鱼等琳琅满目的加工品。

  徐闻菠萝成功实践后,“12221”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不断复制推广,从最初的菠萝,到荔枝、香蕉、龙眼等岭南特色水果,再到生蚝、鲍鱼、狮头鹅等水产畜牧产品,“12221”在全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12221”指引下,通过一系列品牌宣传、营销促销、大数据指引,让农产品卖出去、卖个好价钱,生产、科技、加工、物流等产业链条的每一个环节才有内生动力。

      农业从产到销是一个全产业链条,市场是第一动力源,在产业链中居龙头地位,突出以消费引领市场,以市场引领生产,把市场的信号传导给生产端,可以倒逼生产端调结构、补短板。

        农业GDP是民生GDP,是幸福GDP,也是“潜力板”的GDP。

  “12221”的成功实践,引发产业人士很多思考。农业GDP虽然在全局中占比重不大,但通过营销促销,使农产品卖出去,卖个好价钱,“提高的每一分钱”都进了农民腰包,增加的经济收入可以立刻转为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为拉动内需产生直接作用。

  

  拓价值链——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

  近几年来,农产品的出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2018年美国宣布加征关税后,对广东以出口为主的水产企业构成巨大压力,罗非鱼、对虾等水产品的海外订单锐减,一些龙头水产企业出现亏损。面对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国联、恒兴等广东水产企业迅速调整经营战略,迎难而上,独辟蹊径,掉头开辟新“赛道”,大力发展烤鱼、酸菜鱼等预制菜业务,积极拓展国内市场。

  据了解,2020-2022年,国联水产公司预制菜实现营业收入分别达到7.3亿元、8.14亿元和11.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7%、15.2%和34.48%;原来罗非鱼塘头价格4元/斤,预制菜走红以后,塘头价提高到6元/斤。

  

  预制菜这一新“赛道”使企业成功走出困境,还重新拉动了罗非鱼等传统水产品生产,养殖户直接受益。

  广东是敏锐的,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省政府召开全国预制菜产业发展大会,动员部署预制菜产业从点到面发展;省政府出台《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促进预制菜从企业探索走向政府推动;省政府真金白银支持建设11个预制菜产业园,打造大湾区预制菜产业高地等。

  连续三年,广东在中国预制菜产业指数省份排行榜中保持领先地位。2022年,广东预制菜市场规模为545亿元,同比增长31.3%,远超全国平均水平;2023年上半年广东口岸出口预制菜160.5亿元,同期增长10.3%。

       预制菜是农产品食品化的新途径,是以工业手段抓农业的有效载体,是大有可为、潜力巨大的新产业。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

  

  然而,预制菜产业方兴未艾,仍然处于培育发展的初始阶段。近期,预制菜进校园的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争议,预制菜从“抢占风口”被推到“风口浪尖”,给预制菜产业发展敲响了警钟。

       预制菜的健康发展,既要“推”也要“规”。推,即积极推动。加强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认知度和知晓率;支持企业发展,做大做强品牌和企业竞争力;着力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完善冷链系统,夯实预制菜产业基础。

       规,就是规范发展。制定标准体系,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监管、规范经营,保障消费者健康和权益。努力做到“三保”是最终目标,保证质量安全、保持营养价值、保留本色风味,推动预制菜产业走标准化、园区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道路。

  

第二届乡村振兴(广州)论坛现场

  集群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做强龙头

       以“园区化”引领农业“现代化”,发挥平台载体作用,这是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价值体现。

  从2017年开始,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提出“要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五年多来,广东建设了18个国家级、286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较好地发挥了企业集中、要素集聚、产业集群、经营集约进而带动整个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推动广东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梅州柚子,可谓是广东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一个缩影。

  梅州作为全国第二、广东最大的柚子产区,柚子种植面积65万亩、产量95万吨。2018年以前,梅州柚子总体上处于“有产品无产业、有品种无品牌、有品牌无规模”的状态。近几年来,以产业园为主抓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部、省里先后支持建设了梅县区金柚和大埔县蜜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梅州柚优势区产业园、跨县集群(梅州市)产业园。

  

  这些产业园的建设,推动梅州柚产业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是品牌响了,梅州市整合资源、集中力量经营“梅州柚”区域品牌,目前“梅州柚”区域公共品牌价值已经达到227.5亿元,位居全省第一,梅州柚从“大路货”变成“品牌货”。二是品质提升了,通过建设一批标准化果园,引进一大批无损测糖分选设备,商品果比例提高到90%以上,梅州柚一下子穿上了“西装”带上了“领带”。三是产业链延长了,开发了金柚啤酒、金柚果脯、柚子茶、柚子月饼、柚子精油等数十种加工产品。四是企业聚集了,产业园入驻规模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87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37家,形成了种植生产、分选分级、仓储物流和市场营销等一批市场化经营主体集群。五是农民增收了,产业园带动柚类种植农户12万户,辐射带动就业超过70万人,柚子价格明显提升。现在,年总产值72多亿元,成为当地富民支柱产业。

  

  当下,广东正在全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新阶段,推动产业园区向产业集群发展、推动园区提质升级增效、推动园区更加紧密联农带农富农、推动园区在区域公共品牌下做大做强一批企业品牌,不断推动农业产业迭代升级。
  新征程上再攀峰,广东乡村振兴必将在新时代里达到新境界,在新格局中拓出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