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年度:2024
评价单位(公章):徐闻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填报日期:2025年11月3日
根据《关于开展2024年度项目和部门整体支出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徐财绩[2025] 5 号)要求,我单位及时开展项目自评工作,成立自评工作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认真开展自评自查工作,经查阅、核实有关账务及项目等执行情况,填写自评表格并综合分析,形成本评价报告。现将2024年度徐闻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单位基本情况
(一)单位机构设置、部门人员职能情况
(1) 单位机构设置。徐闻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成立于2019年3月19日,为徐闻县人民政府组成部门,正科级单位。内设机构有办公室、社会文化艺术股、市场与产业股、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股、体育股、旅游规划发展股、广播电视管理股、执法股。下属股级事业单位有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县博物馆、县雷剧艺术传承中心、县青少年业余体校、县旅游发展服务中心。
(2)人员情况。徐闻县文化广旅游体育局实有在职人员69人,行政人员18人(未过渡公务员2人),工勤人员3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人员48人,非参公事业人员0人。行政离退休人员36人,事业离退休人员23人。外聘临时工人数6人。
徐闻县文化广旅游体育局(本级)实有在职人员31人,行政人员18人(未过渡公务员2人),工勤人员3人,非参公事业人员10人。行政离退休人员36人,事业离退休人员3人。
徐闻县博物馆核定事业编制人数12人,其中馆长1名,副馆长2名,实有在职人员人数10人,离退休人数4人。
徐闻县图书馆核定事业编制人数9人,其中馆长1名,副馆长1名,实有在职人员数7人,离退休人数9人。
徐闻县文化馆核定事业编制人数14人,其中馆长1名,副馆长2名,实有在职人员数11人,离退休人数7人。徐闻县旅游发展服务中心实有在职人员数10人。(3)部门职能。贯彻落实党的文化工作方针政策,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文化、广播电视、旅游、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研究拟订全县文化、广播电视、旅游、体育方面政策措施,起草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规范性文件。统筹规划全县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工作,拟订产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推进文化、广播电视、旅游、体育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促进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体育产业融合发展。
(二)年度总体工作和重点工作任务
一是持续推进文旅体项目建设。贯彻实施全民健身战略,切实加强全民建设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启动全民健身中心(综合体育馆)项目,完善县级“两场一馆一池一中心”标配设施建设;推进A级旅游景区创建。继续推进“菠萝的海”旅游景区建设工作,不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游客大众的体验感、满意度。并争取资金支持,尽快启动《徐闻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做好旅游发展顶层设计工作。继续扩大招商引资力度,组织参加各类招商洽谈会,宽领域开展招商引资;持续推进图书馆文化馆项目、文化产业园、白天鹅酒店等项目建设工作;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进广府会馆、潮州会馆、徐闻文庙、贵生书院等重点项目的修缮建设和开发利用工作,按照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工作,推进徐闻重点地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保护展示项目,发挥文化在旅游资源中基础性资源,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深入开展各类文旅体惠民活动。继续推进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质增效、总分馆建设、群文活动、雷剧团剧目编排、演出等工作;提升全民健身体育活动服务能力,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2024菠萝的海马拉松赛事,结合利用农民丰收节、传统节日、本县传统文化、旅游休闲等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开展具有特色的体育健身项目,丰富全民健身活动形式;以徐闻港开通为契机,强化与海南合作,完善对接海南旅游发展平台,抓好徐闻港宣传推介平台建设,谋划差异性互补性旅游产品,打造琼州海峡国际旅游目的地。
三是加强监管,构建平安文化旅游体育市场。加强行业管理,定期开展经营业主法律法规培训,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加积极探索建立文化、旅游、体育市场市场管理长效机制,深化和巩固文化市场管理成果,强化文化、旅游、体育市场综合执法能力,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环境。加强法律法规和业务学习,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执法水平,加强职能部门协作,加强执法检查,给广大群众创造一个健康有序的文化环境。
(三)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
项目绩效成果。成功举办2024徐闻马拉松赛事、2024年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系列赛,顺利创建放坡村、灯楼角、菠萝的海等三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角尾乡、角尾乡许家寮村分别获得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创先级)与第四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称号,徐闻德胜龙狮团荣获2024年广东省龙狮锦标赛成年组南狮传统自选套路一等奖。圆满举办世界爱情角520乡村振兴音乐季、“世界爱情角 诗意最南端”七夕等活动。2024年徐闻县共接待游客226.2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66亿元(此数据于2025年6月10日市局确认,按照市文广旅体局做法,旅游收入是按照全省旅游人均消费计算),其中纳入监测的2家(南极村、菠萝的海)重点景区共接待游客110.3万人次。
(四)部门整体收支出情况
2024年度收支总体情况。徐闻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2024年度总收入9,384.17万元,其中本年收入7,776.3万元。徐闻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2024年度总支出9,384.17万元,其中本年支出6,125.68万元。
二、自评工作开展情况
(一)评价小组情况。
组 长:黄开宽(党组书记、局长)
常务副组长:黄清华(党组成员、副局长)
副 组 长:彭元顺(党组成员、副局长)
许堪山(党组成员、执法股股长)
组 员:许铭洁(办公室负责人)
郑舒萍(社文股股长)
张劲松(市场股负责人)
胡皇诚(体育股股长)
谢绵辉(旅规股负责人)
张典马(广播电视管理股股长)
田 璐(文物股股长)
韩荣光(青少年业余体校校长)
梁华育(县文化馆负责人)
孙英桃(县图书馆馆长)
李海珍(县博物馆馆长)
王继乐(县雷剧传承中心负责人)
陈光清(县旅游服务中心主任)
吴 华(博物馆副馆长)
吴秀明(博物馆助理馆员)
评价工作小组负责本单位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工作。相关业务股室及下属单位负责相关年度部门预算整体支出及项目资金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绩效评价工作小组负责复核部门预算整体支出、项目数量的完整性及项目资金的准确性。
(二)自评工作过程
为进一步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与资金使用效益,我单位于近期组织开展了专项工作自评。本次自评工作采取由各业务股室分工负责、自查自纠的方式开展,要求各股室围绕其具体负责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梳理与检视。过程中,财务室积极配合,为各股室提供了准确、完整的项目支出数据,作为核查项目实施进度、预算执行情况及经济合规性的关键依据。通过系统性地对照检查项目执行过程与既定目标,整体自评工作组织有序、数据扎实、核查严谨。经综合评定,本次体育彩票公益金项目自评最终得分为98分,反映出我单位在项目实施和内部管理方面总体规范、成效显著,也为后续持续优化工作流程、提升管理效能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自评材料报送时间及质量。
我单位及时填报项目自评内容,规范上传项目自评佐证材料,对所报送自评材料真实性、完整性、一致性、规范性负责。
(四)自评材料报送及公开一致情况。
本单位所报送的自评报告、数据表、评分表与公开的自评报告、数据表、评分表一致。
三、绩效自评情况
(一)自评结果。
针对2024年体育彩公益金进行自评,项目全面达成年度核心绩效目标,资金效能与社会效益实现双突破,在湛江市县级体彩公益金绩效考评中位居前列。项目自评等级优,分数为98分。
(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指标分析。
1、产出指标完成情况
(1)总体分析:产出指标包括数量、质量、时效、成本四类,自评表权重合计40(占总分40%),实际得分40(全部满分),产出目标完成。资金使用聚焦“举办体育赛事活动”和“完善设施设备”,具体完成如下:
(2)数量指标:支出完成率(权重10,预期≥80%);实际完成值1(100%),完成比例100%,自评分数10;分用途:用于赛事活动的支出确保活动频次达标;用于设施设备的支出完成率100%,方便群众参与锻炼。
(3)质量指标:资金使用合规率(权重10,预期=100%);实际完成值1(100%),合规,完成比例100%,自评分数10;分用途:赛事活动组织规范,设施设备采购质量合格。
(4)成本指标:预算控制率(权重10,预期≤100%);实际完成值1(100%),不超批复概算,完成比例100%,自评分数10。分用途:赛事活动成本高效(未超支),设施设备采购按计划执行。
2、效益指标完成情况
效益指标聚焦可持续影响(权重40,占总分40%),自评得分38。总体目标“推进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基本实现。
(1)可持续影响指标:对本行业未来可持续发展;实际完成值0.95(95%),完成比例95%,自评分数38;分用途:赛事活动提升了群众体育参与度;设施设备完善促进长期健身便利。
(2)社会效益:资金用于群众体育(如赛事和设施),增加了居民锻炼机会,符合“发展群众体育”目标(自评总体目标实现)。
(3)经济效益:间接促进本地体育消费。
(三)主要做法和经验
加强与财政部门沟通联系,加快落实体彩公益金拨付率,加大体彩公益金使用率。
(四)存在问题
在编制财政预算时,编制内容不够细化、完整;预算执行的刚性不强,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偏离绩效目标的原因分析:我局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并结合我县实际较好地完成了项目绩效目标。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财政资金困难造成预算项目执行率偏低。
(五)改进措施
一是加强与财政部门和项目承接单位沟通协调,加快推进项目实施。积极对接相关部门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和遇到的问题,加快推进项目实施。二是建立健全预算执行监控制度,及时掌握了解项目实施进度,督促项目实施。



